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差异——以体育学研究为例
    石岩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24-28.   DOI: 10.15942/j.jcsu.2023.01.003
    摘要2783)      PDF(pc) (1202KB)(1068)    收藏
    科学研究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做出科学解释,研究者需要结合研究问题和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开展演绎或归纳工作。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是两种主要的研究方法“集合”,二者在方法论导向和研究实践方面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本文从哲学立场、适用性、研究策略与程序、质量评价标准4个方面对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的差异予以说明。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在研究假设、样本、收集与分析数据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量化研究可以从程序规范性层面和结果层面进行评价,而评价质性研究则主要从程序规范性层面进行。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虽存在差异,但随着体育领域研究的不断细化和深入,综合使用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将会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应对之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体医融合:概念、融合路径及保障机制
    马国栋, 刘艳环, 高博, 王占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97-103.   DOI: 10.15942/j.jcsu.2023.01.013
    摘要1831)      PDF(pc) (1185KB)(656)    收藏
    体医融合是实现全民健康战略的重要手段之一。体医融合首先要准确界定其内涵;实现体医融合的具体路径上要厘清体医融合的需求,提升体医融合的精准化供给,解决体医融合的认知障碍,扫除体医融合的体制机制的绊脚石,建立实现体医融合的切实可行的政策,实现话语权、技术和资源的深度融合,发挥全民健身先发优势,带动体医融合发展,创建实现体医融合的系列工程。实现体医融合路径需构建体医融合的体制、实现多主体协同创新和拓展融资渠道的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日韩足球运动员留洋现象研究:群体特征、动力机制与镜鉴启示
    陈叙南, 杨铄, 冷唐蒀, 郑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127-134.   DOI: 10.15942/j.jcsu.2023.01.017
    摘要1709)      PDF(pc) (1658KB)(605)    收藏
    文章以2010—2019年间日本、韩国效力于欧洲高水平职业足球联赛留洋球员的青训经历与职业生涯数据为基石,勾勒该群体人员的成长模式和群体特征。以“推拉”理论为解释框架,文章揭示足球文化的有机融合、协会与俱乐部间的畅通渠道、球员的个体决策是推动留洋现象的动力源。研究指出,日韩两国完善的校园足球体系和丰富的海外培养项目提供稳定的人才储备,路径清晰的留洋渠道和目标明确的政策配置形成制度化的人才输出环境。据此,我国可通过构建人才培养功能完备的联赛体系、拓宽不同类型的球员留洋途径、探索多主体协同的培养机制与保障措施等方式,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应我国国情与足球运动发展规律的留洋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双减”背景下课后体育服务的现状、问题及优化研究
    李艳茹, 党许诺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 48 (6): 51-56.   DOI: 10.15942/j.jcsu.2022.06.008
    摘要1640)      PDF(pc) (1210KB)(999)    收藏
    课后服务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结束常规教学任务之后,以学校为主渠道,以社会教育资源为补充,为缓解家长焦虑、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而开展的一项教育活动,课后体育服务作为课后服务的重要组成是否发挥了该有效用,有待检验。该文运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课后体育服务开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课后体育服务开展时间和频次相对稳定,对学生减负降压的作用明显,但学段、地区间差异较大,年级间的衔接不连贯;造成差异及限制学生参与的原因有政策规定的模糊性和政策更新的滞后性、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性、教育环境的功利性以及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性。针对现阶段课后体育服务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加强宣传、挖掘需求、补充师资、升级体系、加强督导和奖励等优化措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电子竞技是否属于体育的“本体论约定”阐析与解决路径
    张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38-44.   DOI: 10.15942/j.jcsu.2023.01.005
    摘要1150)      PDF(pc) (1280KB)(768)    收藏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哲学诠释学方法,基于发端于“电子竞技是否属于体育”争议中“本质主义”范式导致的体育本体论预设谬误的反思,探赜与解释了为了应对体育本体论问题之终结、体育概念“家族相似”和“诠释学循环”的疑难,以及如何跟进“本体论约定”的视域融合模式,将家族相似的体育概念簇融合为一个由多个本体论约定公因子作为合法性起点的模式,进而为经验与逻辑之间搭建逻辑实证的桥梁。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电子竞技彻底实现本体论约定之融合需要新的技术支持,研究提出:在虚拟现实——元宇宙的技术与逻辑下,“游戏-我-身体-思-在”不仅成为不需要做出额外本体论约定的体育,更是作为更高阶的“虚拟-现实-体能-技能”为一体的新形态体育,由此产生了本体论意义上的变革。这一变革翻转了体育原本的本体论约定模式,使得我们目前讨论的命题从电子竞技是否属于一种体育项目转换为体育项目属于哪一种电子竞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新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演进历程、逻辑转变和优化方向
    郇昌店, 杨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104-110.   DOI: 10.15942/j.jcsu.2023.01.014
    摘要1144)      PDF(pc) (1188KB)(814)    收藏
    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是政府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而出台的具有普遍约束意义的文件、法律、法规等,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治理的基本依据和工作指导。文章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演化历程分为:校社协同,侧重减负降压(1949—1965年);劳动替代,政策建设停滞(1966—1977年);学校导向,政策法规体系逐渐完善(1978—1998年);以体为主,多元领域政策配合(1999—2011年);政府导向,全社会共同参与(2012年至今)等阶段。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理念体现了随体质健康风险变化增加治理内容;治理理念凸显被动防治到主动管理的转变;结果运用从荣誉评定到助力就业发展转变。提出优化建议:深化治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内容体系,补齐营养促进短板,建构社会参与治理氛围,夯实绩效评估和责任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力量训练新动向:从生理把控、聚组变异到精细调控
    梁美富, 王雄, 赵可伟, 朱学强, 赵宁宁, 周瑞航, 孙君志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88-96.   DOI: 10.15942/j.jcsu.2023.01.012
    摘要1122)      PDF(pc) (1656KB)(720)    收藏
    当前,国际范围内关于力量训练方法的研究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促使现代力量训练方法体系和结构不断革新。预刺激诱导骨骼肌力量表现急性增强,限制血液流动提升训练效益,改变力量训练结构提高单次动作质量以及训练总量,配给最佳负荷实现输出功率最大化,利用动作速度精细化调控力量训练过程等是现代力量训练的热点和突破点。文章系统梳理备战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期间,引进、推广与应用的力量训练新思路和新方法,从生理把控、聚组变异到精细调控方面,把握现代力量训练发展动向与趋势,以期助力我国奥运健儿备战巴黎奥运会。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欧洲篮球强国小篮球运动发展经验和启示
    刘永峰, 刘连红, 严浩铭, 黄毅, 王真, 王兴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81-87.   DOI: 10.15942/j.jcsu.2023.01.011
    摘要1099)      PDF(pc) (1494KB)(670)    收藏
    大力推广小篮球运动,全面启动小篮球发展规划,成为新时代我国篮球事业全面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和调研、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欧洲篮球强国西班牙和塞尔维亚两国小篮球运动的发展进行系统地梳理和分析,旨在推动我国小篮球运动健康、有序发展。结果表明:两国国家篮协和地方篮协在小篮球发展的主导地位不同;雄厚的群众基础,彰显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趣味化的教学内容设计、完备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健全的小篮球规则和教练员岗位培训体系等,为篮球强国奠定了坚强后盾。在此基础上,从顶层设计、教练员培训体系、后备人才梯队建设、课程内容体系等方面,为我国小篮球运动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网络媒体冬奥会报道中的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研究
    王明枫, 李芳, 金秋龙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74-80.   DOI: 10.15942/j.jcsu.2023.01.010
    摘要1091)      PDF(pc) (1183KB)(611)    收藏
    运用文本分析法、词频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选取四大门户网站平昌2018冬奥会和北京2022冬奥会报道为研究文本,对冬奥会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特征与影响因素进行解析。从视觉呈现、聚类呈现和议题呈现三个维度,文章得出女性运动员形象主要呈现特征:视觉叙事成为形象呈现的新选择,体育精神成为形象呈现的新标签,并呈现出坚持不懈、敢于突破自我的“新巾帼英雄”形象;敢于展示温柔孝顺、贤妻良母的“多重家庭”形象;积极向上、阳光正面的新时代“社会楷模”形象以及缺失个性、模式固化的“泛娱乐”网红形象等视角多元、内涵丰富的女性运动员形象议题。网络媒体冬奥会女性运动员形象呈现的影响因素包括:性别文化建构的“政治符号”与“身体景观”;消费主义表征的“商品符号”与“价值偏差”;新闻框架映射的“刻板印象”与“角色偏离”。文章从扩散女性运动员榜样与示范效应,营造良好冬奥内外舆论环境;消除被符号化的媒介形象偏差,客观多元塑造女性运动员形象;建构网络议程引导公众议程,消除媒介的刻板印象及角色偏差等三个方面对大型体育赛事新媒体实践提出启示与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思维变革时代中国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价值导向论析
    刘青, 孙淑慧, 张小林, 纪宇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16-23.   DOI: 10.15942/j.jcsu.2023.01.002
    摘要1080)      PDF(pc) (547KB)(754)    收藏
    文章剖析了“回归”与重视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时代意义,认为应从体育的本、源、道视角强化对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回归”与重视,通过“改变思维”推动体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批判性思考”和“破圈”能力提升;同时, 以“大历史观”与“大体育观”为体育基本理论研究提供观念更新和价值引领。在此基础上,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3个维度提出了中国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升华的依据所在,即首先要正本清源,厘清体育基本理论的本体论问题;其次要坚持求真务实的科研态度,明确体育基本理论的认识论问题;最后要敢于学术争鸣、质疑与批判,明晰体育基本理论的方法论问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中华剑艺与欧洲击剑、日本剑道的现代转型史对比研究
    冯香红, 杨建营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111-118.   DOI: 10.15942/j.jcsu.2023.01.015
    摘要975)      PDF(pc) (1218KB)(624)    收藏
    在国家层面着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下,为使传统武术文化的优秀代表剑文化焕发生机,文章主要运用对比分析法,剖析了中华剑艺、欧洲击剑、日本剑道的现代转型史。结论如下:(1)伴随着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欧洲的击剑于18世纪末率先拉开了以文明化、竞技化、运动游戏化为标志的现代转型,由之前“拔剑相向,一剑定生死”的决斗发展成为“谁能刺到对方、劈到对方,而又不伤害对方”的运动游戏,从而跨入了竞技体育飞速发展的快车道而得到了世界性传播;(2)日本的刀剑技术于19世纪末也拉开了现代转型的序幕,并于20世纪前期完成了“由术至道”的跨越,还被统一命名为“剑道”,这种转型除了实现了文明化、运动游戏化之外,还更进一步提升为一种精神修炼的方法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实践途径;(3)中国的剑术技艺于20世纪30年代前后也进行了现代转型的尝试,虽然当时几经实验而基本成型,但因种种原因而被迫中断,而且后来又被长期搁置,至今仍湮没无闻,不仅如此,而且其历史上固有的“击剑”“剑道”等称谓也因长期废弃不用而被外来文化抢占;(4)新时代中华剑艺要重获生机,一方面,应续接历史遗留的尚未完成的现代转型之路,另一方面,应着力突出其独有的中华文化特色,为民族复兴的伟业贡献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陈丛刊, 杨远波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2): 37-44.   DOI: 10.15942/j.jcsu.2023.02.006
    摘要958)      PDF(pc) (1244KB)(714)    收藏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必由之路,为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建设体育强国,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代化体育强国。核心命题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引领指导,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坚持改革开放以提供磅礴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全面推进体育强国建设,需要统筹推进体育事业各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促进体育发展顶层设计落小落细落到位,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让体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体育全媒体传播的现实与未来:基于媒体可供性的视角
    王德辉, 姜晓红, 张德胜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66-73.   DOI: 10.15942/j.jcsu.2023.01.009
    摘要934)      PDF(pc) (1197KB)(647)    收藏
    媒体可供性是体育全媒体传播的重要引擎,体育全媒体传播的一切活动都是以媒体可供性为先决条件的。在推进媒体融合的新节点,对体育全媒体进行建设正是媒体可供性迭代更新的过程。文章基于媒体可供性视角解读我国体育全媒体建设的现实向度与未来发展,不仅有助于了解体育全媒体建设的现实进程,还可以发现体育全媒体建设的问题指向,最终提出提升媒体可供性,筑牢体育全媒体生产链重构的现实基础、打造“云端”世界,激活未来体育全媒体传播的主要增长空间、消除边界壁垒,建构体育全媒体传播未来框架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电子竞技是否是体育”——基于“历史意识”的逻辑分析与思维方式批判
    周乐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45-50.   DOI: 10.15942/j.jcsu.2023.01.006
    摘要865)      PDF(pc) (1174KB)(761)    收藏
    文章借以宽泛意义上的人类思维方式“历史意识”作为线索,以“历史意识”展开体育与电子竞技的相遇与碰撞,分别以“身体”意识与“教化”价值,以及“游戏”属性的视角展开分析与思考,呈现电子竞技与体育二者之间的相悖性和共通性,进而深入反思传统体育哲学思维方式的困境,并思考“历史意识”对体育哲学思维方式批判式重建的启发,以及努力拓展体育哲学更为开放性的发展视野。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高质量全民健身是体育强国建设的基石
    陈宁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1-5.   DOI: 10.15942/j.jcsu.2023.01.001
    摘要856)      PDF(pc) (1207KB)(1007)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国家在场的身体知识:民国时期武术近代化的身体谱系
    苑城睿, 戴国斌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135-142.   DOI: 10.15942/j.jcsu.2023.01.018
    摘要776)      PDF(pc) (1205KB)(784)    收藏
    对民国武术史料进行谱系学研究后发现:社会精英一方面以强国强种话语将国民身体与国家身体相关联,既利用“女子习武”拓展国人的身体赋权范围而促进国家文明进步,也对“童子军身体”进行深度征用而隐喻国家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他们以“病夫”话语将中西作比较,既对武术进行教育化新探索,也开启竞技化新征程,并交汇于“土洋之争”及其背后所彰显的国族身份话语和权力意识的塑造。总之,在近代武术身体知识的国家性话语中,于民族国家话语权的场域下,武术以其所兼具的“切身性”和“民族性”而成为振兴民族、铸造共同体意识的工具,国民身体在知识与权力的运作下也将国家共同体的“想象性”作肉身化体现。但因其矛盾的“古今中外”认识,致使他们既以传统为傲也以西方体育为憧憬,及其近代武术既以西学为师也以其为对手的发展之样。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从“体育是什么?”到“体育哲学是什么?”——始于“电子竞技是否体育”争议的思考
    高强, 徐凡, 汪维, 季浏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29-37.   DOI: 10.15942/j.jcsu.2022.05.00
    摘要761)      PDF(pc) (1229KB)(690)    收藏
    “电子竞技是否是体育”的争议不仅仅是在体育概念层面上的是与否之争,而牵涉了如何在哲学层面上规整人对体育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问题。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与存在主义理论的创见将体育哲学中的概念之争转向了体育哲学的科学合法性思考,具体展现对“体育哲学何以可能”的讨论。它一方面形成了“体育与哲学结合何以可能”的讨论,导向了体育哲学思维方式批判与转向;一方面形成了“体育与哲学应当如何结合”讨论,导向了体育哲学思维方式的内在辩证逻辑和历史逻辑的分析与展开。对思维方式的重建,使“电子竞技是否是体育”的问题得到了疏解,也使体育哲学的思维方式从“对体育的”思考跃升为“在体育中”的思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志坚行苦”——中国拳击队出征1936年柏林奥运会过程考略
    徐泉森, 徐帆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2, 48 (6): 114-117.   DOI: 10.15942/j.jcsu.2022.06.018
    摘要759)      PDF(pc) (998KB)(797)    收藏
    为了真实还原中国拳击队出征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历史过程,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中国拳击队出征奥运会前的背景、队员选拔与训练、比赛过程等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商震将军的经费资助是促成4名军人选手参赛的主要因素,赛前上海的集训和一系列的热身赛提升了参赛拳手的实力,通过史料发现4名队员前往了柏林,其中只有2人参加了比赛。2名参赛队员遇到的对手分别来自英国与荷兰,均首轮失败。靳贵第的比赛过程存在着判罚的争议,王润兰在比赛中所表现出来的顽强被当时媒体所赞誉。中国拳击队于1936年亮相奥运舞台对于提升中国拳击的世界影响力,带动当时国内拳击发展以及奠定中国拳击精神文化根脉有着重要历史及文化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中国竞技体能训练基本问题反思与对策研究
    孙有平, 孙民康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2): 135-142.   DOI: 10.15942/j.jcsu.2023.02.020
    摘要707)      PDF(pc) (1378KB)(640)    收藏
    为应对竞技体育职业化、赛事密集化等挑战,功能性训练被引入到竞技体育,为我国竞技体能训练注入了新内容,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一些新问题,引发学界和社会对强化基础体能的合理性和基础体能测试科学性的争论。上述争论实质是功能性训练的本质属性以及基础体能训练、专项体能训练与功能性训练三者的关系问题。厘清上述体能训练相关问题并探索应对策略,对于实现我国竞技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和系统化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研究认为:(1)功能性训练的本质属性是体能训练,是竞技体能训练内容体系的组成部分,其训练效应主要是矫正运动员不良体态,预防运动损伤,提升动作表现,功能性训练与专项体能训练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竞技体能水平提高。(2)专项体能训练与基础体能训练内在关联不大,训练效益难以从基础体能训练中有效迁移。(3)为了适应现代竞技体能训练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应科学规划竞技体能训练,合理定位各类体能训练,精准提升其训练效果;明确主教练与体能教练分工,强化两者之间协同联动与合作;促进竞技体能训练数字化转型,着力实现智能化升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聚合与协同传承的实现路径研究
    何涛, 杨丽芳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 49 (1): 58-65.   DOI: 10.15942/j.jcsu.2023.01.008
    摘要706)      PDF(pc) (1630KB)(783)    收藏
    文章运用地理集中分析、最邻近分析、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理空间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重庆中心城区的高核密度值区、荣昌的较高核密度值区、成都、乐山、广安、宜宾、万州和黔江的中核密度值区,整体空间聚合较为集中,聚合类型为凝聚型;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以武术类为主、民间游艺和民族形式竞技次之、民族形式体育数量最少。运用地理探测器分析对其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发现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中的河流与海拔、历史文化因素中的传统村落与文化景区、区域发展水平因素中的交通与人口密度。根据分析结果,在统筹布局与合作共建的发展原则下,提出构建水系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廊道、打造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胜地、精准定位不同发展水平城市在协同传承中的作用的实现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