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当期目录

    2017年, 第43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17-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究-运动心理学
    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及发展趋势
    石岩, 高桢
    2017 (6):  1-7.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1
    摘要 ( 2685 )   PDF(1118KB) ( 1806 )  
    以CNKI数据库中核心期刊收录的1987-2016年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的142篇文献为数据来源,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对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演进脉络和发展趋势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体育暴力研究热点包括球场观众暴力、运动员攻击行为、足球流氓、球迷骚乱和越轨行为;演进脉络从体育暴力的概念界定、分类等理论研究过渡到对球场观众暴力、运动员攻击行为、足球流氓等问题成因、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研究,进而细化到对体育暴力历史起源、法律规制等具体问题的研究;未来我国体育暴力研究应该采用整合的视角对相关问题进行探讨,采用质性研究和数学模型的方法探析体育暴力发生的心理机制,增加道德手段对行为主体的约束,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法律手段对体育暴力的干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竞技运动中红色心理效应研究综述
    洪晓彬, 秦杰, 施艳
    2017 (6):  8-13.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2
    摘要 ( 1342 )   PDF(1107KB) ( 1130 )  
    采用文献法对国内外竞技运动领域中红色心理效应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梳理。主要结论:目前竞技运动中红色心理效应研究主要围绕个人格斗类与同场对抗类项目开展,无论是个人格斗类项目,还是团体球类项目,行为观察的研究结果不尽一致。运动竞赛中是否存在红色队服优势尚无定论,但对于红色-攻击性心理意义联结在个人格斗类项目中得到了一定的验证。未来研究应考虑两个方面:第一,无论是格斗类还是同场对抗类项目,均需结合竞技运动的疲劳特征进行相关研究;第二,不仅要探讨对方对红色队服的认知评价,亦要考察红色队服对对方选手的认知与行为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学生马拉松跑过程中情绪体验的现象学研究
    杨剑, 杨树红
    2017 (6):  14-20.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3
    摘要 ( 2007 )   PDF(1108KB) ( 1716 )  
    本研究以参加马拉松跑的25名大学生为访谈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探究大学生参加马拉松跑过程中独特个人体验,以寻求成就背后的现象学体验及对其本人的意义。研究结论:(1)马拉松跑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主要分为3个阶段:跑前阶段、跑中阶段和跑后阶段。跑前阶段情绪体验的自我表征主要体现为兴奋与紧张,跑中阶段情绪体验的自我表征主要体现为撞墙期与流畅感,跑后阶段情绪体验的自我表征主要体现为放松与成就感;(2)跑前阶段的情绪体验具体体现为兴奋、期待、担心、紧张等;跑中阶段的情绪体验具体体现为积极体验、分离与反思、时间体验失真、坚持与放弃的博弈、流畅感体验、挑战成功;跑后阶段的情绪体验具体体现为苦乐参半和个人成长;(3)跑中阶段的情绪体验复杂多变,是马拉松跑情绪体验的核心阶段。跑后阶段与跑前阶段情绪体验的描述相似,但情绪体验程度较跑前阶段更强烈。三阶段主题之间并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存在“生产率悖论”吗?——基于中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数据的检验
    马轶群
    2017 (6):  21-26.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4
    摘要 ( 1487 )   PDF(1107KB) ( 1179 )  
    “生产率悖论”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本文首先使用统计和计量方法检验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生产率悖论”,发现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的“自选择效应”为负,检验结果支持存在“生产率悖论”,即我国体育用品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非出口企业。然后,本文进一步检验了体育用品产业生产率等变量对出口规模的影响,发现生产率、产出及盈利性等对出口规模有重要影响。最后,我们分析了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生产率悖论”产生的原因,并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2016-2020年《国民体力活动计划》研究及启示
    岳建军, 高升, 蒋先军
    2017 (6):  27-33.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5
    摘要 ( 2501 )   PDF(1117KB) ( 1424 )  
    通过对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以下简称美国《计划》)问题构建、议程设置、形成与合法化进行研究以及中美的比较,为我国全民健身工作提供参考。研究发现,美国2016-2020年《国民体力活动计划》比上一周期计划更加注重评估的价值、体力活动促进项目策划、各个州体力活动促进与治理的灵活性,强调以社区体力活动促进作为计划的重点;计划问题构建模型从健康行为的生态模型向社会生态模型转变;计划议程设置充分利用专家学者以及社会组织专业人士,从社会问题自身的社会建构过程的视角,筛选政策问题,使其成为政府决策的“候选者”。计划形成于共同协商与系统协同之上,注重实施目标的针对性、具体性、系统性打磨。计划合法化强调社会组织负责人与民众参与,注重社会组织中专业人士在《计划》合法化过程中主体性的发挥与衔接体制内外主体的桥梁作用。美国《国民体力活动计划》相关经验,对我国2016-2020年《全民健身计划》(以下简称中国《计划》)的执行、评估以及全民健身治理等方面有很好的借鉴价值与启示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马拉松运动现象的社群主义隐喻及其理性思考
    王军利, 杨家坤
    2017 (6):  34-38.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6
    摘要 ( 1484 )   PDF(1087KB) ( 1244 )  
    近年来我国出现了马拉松热现象,反映出精英体育向大众体育的延展。马拉松作为现代体育的一种史诗,隐喻着社群主义的公共利益、公平正义、德性至善等价值主张。马拉松赛事是群体价值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展演平台,跑马拉松可化约为共同体价值的认同与追逐。但是,马拉松赛事的井喷式发展有着非理性的逐利化趋向,理应回归项目运动的本原,使其成为群体与个体身心互动的精神场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时空行为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
    金银日, 范旭东
    2017 (6):  39-44.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7
    摘要 ( 1522 )   PDF(1104KB) ( 1159 )  
    本研究目的是对城市居民休闲体育时空行为特征及其差异性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了解城市居民不同层次的休闲体育行为及其需求。从上海市居民休闲体育行为特征来看,各类社会人群休闲体育行为方式从时间、空间以及消费水平方面呈现出不同特征,也呈现出休闲体育行为的差异性。在倡导城市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背景下,须转变服务供给方式,充分考虑城市居民多元化、差异化的休闲体育需求,提升体育服务空间供给的有效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体运动、身体练习、身体活动 ——基于精神的身体动作的逻辑演绎
    杨春元, 赵来安, 范佳音, 潘凌云
    2017 (6):  45-51.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8
    摘要 ( 1783 )   PDF(1106KB) ( 1068 )  
    体育基本手段概念的认知,既关乎体育理论研究的科学性,也涉及人们日常的体育实践活动,而现实中,相关概念的使用颇为随意和混乱,这不利于理论探讨的深入,也给学术交流带来了困惑。澄清概念理解上的误识,梳理概念间的逻辑关系,对于完善体育学科的概念系统,推动学术研究,正确指导体育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运用辩证法原理与文献资料法,以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中关于意识的发展学说为指导,深入探究了身体运动、身体练习、身体活动概念自身的发展规律,厘析了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发现:三个概念在发生学上存在从自在到自为,从自为到自在自为的逻辑演变关系;在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中,三个基本手段的本质属性及特征逐渐显现,它们与体育构成了各自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诠释着体育的内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仪式、记忆与认同:“三公下水操”中的身体运动研究
    郭学松, 王伯余, 杨海晨, 陈萍, 刘明云
    2017 (6):  52-57.  doi: 10.15942/j.jcsu.2017.06.009
    摘要 ( 1663 )   PDF(1586KB) ( 1217 )  
    运用文本分析、田野考察等研究方法,融合特纳仪式理论、族群理论等,基于福建珪塘“三公下水操”仪式中身体运动为研究样本,对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之间的相互逻辑进行探究。认为,乡土社会仪式中身体运动的展演具有重要的历史记忆保持与传递功能;在身体运动呈现历史记忆的现实场域中,始发性历史记忆勾勒出民间乡土体育文化的多元化源起,建构性历史记忆强化了族群认同,历史记忆的现实“结构与反结构”升华了身体运动象征内涵;在历史情景再现的场域中,论证了历史记忆、身体运动及族群认同三者之间的相互建构逻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训练与竞赛
    激活后增强效应的生理机制、影响因素与应用策略
    刘瑞东, 李庆
    2017 (6):  58-64.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0
    摘要 ( 1475 )   PDF(1169KB) ( 1291 )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相关研究的综述,厘清PAP背后的生理学机制,阐明影响PAP的关键因素,以期进一步探讨诱发PAP的最佳策略,为我国教练员更好的应用PAP提供参考。研究发现,PAP的机制主要有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神经系统动员高阶运动单位数量增加和肌肉收缩时羽状角的改变。影响PAP的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肌纤维类型、肌肉长度、训练状态、力量水平以及肌肉激活形式等。其中年龄与PAP呈“倒U型”关系;不同性别之间,男性PAP优于女性;训练水平和力量水平越高,PAP越强烈。目前采用的激活形式主要有静力性最大自主收缩练习和复合性训练。PAP虽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通过选择针对不同运动员最合理的诱导练习形式,掌握好PAP与疲劳的平衡依然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PAP。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速度滑冰研究可视化分析
    刘江山, 张庆文, 邰崇禧, 赵胜国, 宋亮
    2017 (6):  65-72.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1
    摘要 ( 1697 )   PDF(2239KB) ( 1261 )  
    为深入了解我国速度滑冰研究现状,以中国知网(CNKI)1997~2016年间收录的关于速度滑冰的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III统计软件绘制速度滑冰研究领域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并加以分析。结果发现:速度滑冰研究领域文献发文量整体上呈现递减趋势;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和机构较少,从事该领域研究的省市过于局限;速度滑冰体能训练、技术训练、速度滑冰后备人才培养以及速度滑冰教学三个方面的内容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围绕“竞技体育”和“冬奥会”两个关键词来展开的有关速度滑冰的研究是当前的研究前沿;“大学生-初学者-优秀运动员-训练方法-力量训练-青少年-速度节奏-肌肉用力特征-表面肌电-供能方式”这一主线则是速度滑冰研究领域近20年的研究演进脉络;另外,今后围绕“轮转冰”速滑运动等内容来展开的相关研究将会成为该领域新的研究热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行车运动员不同时长(1 分钟内)骑行阻力模式优选及功率与心率的变化特征
    毕学翠, 郑晓鸿, 杨慧
    2017 (6):  73-79.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2
    摘要 ( 1608 )   PDF(1449KB) ( 1303 )  
    目的:对自行车运动员不同时长全力骑行时不同阻力模式的选用及功率与心率变化特征进行研究,为运动员在短时长骑行训练与比赛中科学选用合适大小的阻力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选取8名北京自行车队男子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年龄(25.75±2.82)岁,身高(175.75±4.50)cm,体重(67.50±6.93)kg。使用SRM Ergometer进行测试,采用Open End Test模式,采样频率设置为0.5 s,功率数据精度为1 w,速度测试精度为0.1 km/h。阻尼系数分别为9、10和11档位。受试者2天内进行不同阻力模式全力5 s、10 s、30 s、1 min骑行。结果:(1)5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不相关(P>0.05);(2)1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2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变化呈正相关(P<0.01);(3)30 s全力骑行时,6名运动员在11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10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1名运动员在9档位阻力模式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负相关(P<0.01);(4)1 min全力骑行时,8名运动员均在11档位阻力模式时平均功率和总功率值最大,功率与心率呈现负相关(P<0.01)。结论:(1)自行车运动员在1 min内短时全力骑行时,骑行时长增加,选用的阻力模式逐渐增大,有利于运动员创造最佳运动成绩。(2)自行车运动员1 min内全力骑行时,心率不随运动强度的变化而产生实时一致性的变化,心率对于短时间高强度自行车运动负荷的监控存在一定的局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博尔特三个奥运周期的参赛特征及竞技状态变化分析
    吕立
    2017 (6):  80-84.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3
    摘要 ( 1155 )   PDF(1670KB) ( 1212 )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国际田联公布的博尔特在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内参加的比赛为研究对象,对其比赛成绩、比赛次数、竞技状态的变化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得出:(1)博尔特BMI指数相对偏小,体重相对偏轻,反而有利于其获得卓越的比赛成绩,同时,他的身高与步长、步频做到相对完美的结合。在选拔中国田径短跑运动员方面,应该重视步态参数,在保持一定步频的基础上,注重把提升运动员的步长作为提高运动成绩的突破口。(2)博尔特参加100 m、200 m比赛获得冠军的概率分别为80.00%和93.33%,获得亚军的概率分别为15.56%和6.67%,成绩发挥率均在97%以上,呈现出非常强劲的竞技状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可见,有针对性地训练和培养运动员的薄弱环节,培养其具有强大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激励的心理素质,是获得优异成绩的必备保障。(3)博尔特在夏季奥运年和田径世锦赛年度的参赛次数相对较多,大多为8~9次左右,两次比赛的间隔天数大致呈现出以“7天”为倍数的时间间隔特征。运动员训练应该合理地安排大赛前的时间间隔,增加比赛经验,才能够有利于调整和提升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从而创造优异的比赛成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6年里约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冠军马龙技战术分析
    王锥鑫
    2017 (6):  85-91.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4
    摘要 ( 1467 )   PDF(2416KB) ( 1297 )  
    本文通过录像观察法、四段指标评估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马龙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期间的3场比赛进行技战术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从整体数据来看,马龙各项技术没有明显的漏洞,整体实力表现较强,四段得分率评估均为良好;发抢段方面,3场比赛的得分率评估为“两优一良”,使用率评估平均值为“低”,抢攻稳定性较高但质量仍有进步空间。接抢段方面,在该段马龙的得分能力较为理想。接发球技术多样、积极主动且回球落点合理;相持段方面,在相持I段、相持II段得分率及使用率较高是主要的得分段,在整个相持段中马龙表现出正、反手技术使用均衡,稳定性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人体科学
    上坡快走与慢跑过程中能量消耗、脂供能等相关指标变化特征分析
    陈万, 张懿, 王海宁, 李换平, 王林芳, 葛新发
    2017 (6):  92-97.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5
    摘要 ( 1420 )   PDF(1342KB) ( 1178 )  
    目的:通过对上坡快走与上坡慢跑两种不同运动形式相同速度运动过程中的摄氧量、心率、RPE、核心温度、步频等指标的实时监测,探讨人体在运动过程中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0名20~25岁的健康男性作为受试者,分别进行上坡快走和上坡慢跑(跑台速度6.4 km/h,坡度10%,运动时间40 min),采用MOXUS气体分析系统以及核心温度检测系统对受试者的相关生理指标进行实时监测。结果:(1)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20 min后最大摄氧量百分比较高(P<0.05);(2)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HR较高,且在25 min后所有时间点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在20 min后的所有时间点,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相比核心温度较高(P<0.05);(4)上坡慢跑10 min与35 min、40 min的最大摄氧量百分比相比较低(P<0.05);上坡快走10 min最大摄氧量百分比与其他时间点相比较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1)上坡慢跑比上坡快走心肺反应更为强烈,能量消耗更多,这可能是上坡慢跑过程中步频较高等因素导致;(2)上坡慢跑比上坡快走运动结束时核心温度变化大,这可能与上坡慢跑时运动强度和能量消耗较高有关;(3)在上坡慢跑与上坡快走运动过程中,二者糖消耗基本相同,上坡慢跑过程中总能量消耗较高是由脂肪消耗更多导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局部一致性方法的小球类运动员脑可塑性变化研究
    陶中平, 高晴, 余意, 陈华富
    2017 (6):  98-102.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6
    摘要 ( 1344 )   PDF(1304KB) ( 1139 )  
    目的:基于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方法探测小球类运动员静息状态下脑功能活动的可塑性变化。方法:收集小球类学生运动员和与之匹配的对照人群,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计算大脑局部一致性ReHo指标。结果:运动员组在左侧前扣带回、脑岛、丘脑和小脑蚓部的ReHo值高于对照组,这些脑区是负责心脏——血管调节和反馈的自主神经反应环路脑网络的重要节点。结论:运动员左侧前扣带回、脑岛、丘脑和小脑蚓部脑区存在更有效的自主神经反应环路,以在快节奏小球类运动中提高感知、集中、运动计划和快速反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频率振动刺激对排球运动员力量及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杜文娅, 孙越颖, 高峰, 颜桂平, 庄建财
    2017 (6):  103-108.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7
    摘要 ( 1171 )   PDF(1105KB) ( 1156 )  
    目的:使用不同频率的振动刺激对排球运动员进行9周力量训练,分析何种频率的刺激对改善力量和平衡能力的效果更好。方法: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 Hz组和45 Hz组,训练前后采用三维测力台测试蹬伸峰值力和相对冲量,采用平衡测试仪测试平衡能力。结果:实验组峰值力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45 Hz组测试数据明显优于30 Hz组;相对冲量方面,除30 Hz组助跑起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外,实验组其余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 45 Hz组测试数据提高幅度明显优于30 Hz组;平衡能力测试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两实验组除左脚平衡能力X轴向移动总距离外,其余各项指标45 Hz组均明显好于30 Hz组。结论:附加振动刺激能对力量和平衡能力产生有益影响,45 Hz振动刺激对于改善力量和平衡能力效果优于30 Hz。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由体操直体后空翻转体1 080°接直体后空翻转体540°落地生物力学分析
    肖晓飞, 郝卫亚
    2017 (6):  109-114.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8
    摘要 ( 1329 )   PDF(1396KB) ( 1551 )  
    新的体操规则鼓励高难度与高质量的动作,尤其是成串动作。采用三维录像解析法采集比赛中男子自由体操直体后空翻转体1 080°接直体后空翻转体540°动作的运动学数据,然后用建模仿真的方法重现实际动作,综合分析落地时关键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结果发现,运动员成功完成了串连接动作,并落地站稳:第1次落地身体姿态角度比较理想,有助于快速制动以及2次起跳,膝髋关节肌群成为对抗落地冲击力的主体;此外,落地后身体仍在旋转,导致两侧下肢负荷存在较大差异,使得损伤风险较高;第2次落地,尽管身体姿态角偏低,不利于平稳落地,但运动员控制能力较强,通过较大的膝关节屈曲保持身体平衡,成功站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校体育学
    论多元化校园体育伤害救济模式之构建
    赵毅, 王扬
    2017 (6):  115-120.  doi: 10.15942/j.jcsu.2017.06.019
    摘要 ( 1483 )   PDF(1175KB) ( 1151 )  
    当前校园体育伤害救济模式正在面临不能有效回应现实问题的危机。现行模式实质是司法化的救济模式,在重估该种模式弊端的基础上,我国上海地区和日本皆出现了“去司法化”的救济路径,社会保障基金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们应当基于我国大多数地区现实国情,综合上海模式与日本模式之优劣,结合去司法化模式与司法化模式之利弊,提炼侵权法救济、社会保障基金、保险各自优势,在深度融合多种救济机制基础上实现校园体育伤害的多元化救济。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芬兰学校体育的发展、特征及启示
    曾玉山, 王健
    2017 (6):  121-126.  doi: 10.15942/j.jcsu.2017.06.020
    摘要 ( 1969 )   PDF(1105KB) ( 1170 )  
    由于近年来芬兰学生在PISA测试中表现出优异的学业成绩,其基础教育体制也相应受到了全球的关注。芬兰学生优异的表现是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体育作为芬兰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被认为是促使其基础教育整体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以芬兰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为研究视角,分析、回顾了芬兰学校体育课程的发展历程,进而概括了芬兰学校体育的基本特征,包括:倡导“以生为本”理念、重视教师教育一体化发展、课程内容设置合理、推进性别平等教育、“信任文化”氛围浓厚和以信息技术为导向。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对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启示,包括:落实资源均衡配置理念、推动生命教育整体发展、加强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建构学校体育信任文化和积极回应信息技术革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