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5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4-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教材与学科发展
    体育的生成历史——“体育史”基于教材编写的学科反思
    王广虎
    2024 (1):  1-9.  doi: 10.15942/j.jcsu.2024.01.001
    摘要 ( 490 )   PDF(1314KB) ( 1598 )  
    “体育史”的教材编写,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把握体育生成的历史进程和历史脉络,厘清体育生成的历史动因和历史条件,辨析体育生成的历史作用和历史意义,进而编写出与学科性质相符的生成历史。但审视现有的“体育史”教材,存在一种不容忽视的倾向,即片面强化“体育史”的体育学属性,以先入为主的体育概念挖掘和整理历史上表征凸显的身体活动或身体行为,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体育史”的历史学属性。因而应自觉突显史学取向,并基于新史学思想和理论,从教材体例与历史脉络、历史时间与关键节点、历史空间与世界历史、新史学观与历史诘问等维度,检讨体育史编写中存在的不足或缺失。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固本逐新,融合发展,共促体育教材建设新篇章——2023纪念高教版《运动生理学》出版三十七周年暨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研讨会综述
    段锐, 吴韬
    2024 (1):  10-16.  doi: 10.15942/j.jcsu.2024.01.002
    摘要 ( 388 )   PDF(1239KB) ( 1687 )  
    体育课程教材建设一直是学校体育发展关注的重点,教材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运动生理学是体育学核心基础理论课程,随着新知识新理论的不断涌现,以及数字化时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变化,教材建设也应与时俱进。2023年11月17—20日纪念高教版《运动生理学》出版三十七周年暨运动生理学课程教学研讨会在广东广州召开。文章全面回顾了此次研讨会,围绕新阶段运动生理学科发展方向与使命、体育课程思政、运动生理学教材编写原则及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内容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全民健身
    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问题指向与实践旨归
    雷正方
    2024 (1):  17-26.  doi: 10.15942/j.jcsu.2024.01.003
    摘要 ( 512 )   PDF(1279KB) ( 1926 )  
    文章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全面解读了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即创新是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开放是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旨在解决服务供给不充足、发展结构不平衡、生态保护不彻底、内外联动不通畅、成果共享不充分等的问题指向;针对性提出了新时代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应遵循制度完善与产品创新并创的效率优先观、补齐短板与优化结构并行的系统平衡观、提升认识与控制规模并重的持续发展观、开放发展与多元共治并举的协同实践观、强化共识与融合推进并为的民生指向观等的实践旨归。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建设成效、制约因素与促进策略
    马德浩
    2024 (1):  27-34.  doi: 10.15942/j.jcsu.2024.01.004
    摘要 ( 427 )   PDF(1251KB) ( 1425 )  
    中国现阶段在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如制度与法治建设渐趋完善,多口管理的组织体系已基本形成,行业协会建设逐步健全,人才队伍规模也日益扩大等。然而,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广泛开展的因素,如制度与法治建设滞后于发展需要,保障性不足;多口管理的组织体系协调度不高,容易形成掣肘;行业协会行政化色彩浓厚,自主性偏低;人才队伍的组成结构不平衡,志愿服务率不理想。为了促进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广泛开展,一是要重视发展规划设计,健全配套性法律法规;二是要强化多部门协调,创新合作形式;三是要推动行业协会去行政化改革,增强其自主性;四是要优化人才队伍组成结构,提升其志愿服务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公园开发与建设
    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山地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空间分布分析——以重庆市为例
    杨丽芳, 何涛
    2024 (1):  35-43.  doi: 10.15942/j.jcsu.2023.09.09
    摘要 ( 411 )   PDF(1491KB) ( 1602 )  
    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作为居民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场域,研究其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具有典型山地城市特征的重庆市为例,运用核密度估算法、最小阻抗法、空间插值法和地理探测器对重庆92个社区体育文化公园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主要分布在渝中、渝北、南岸、巴南西部临江一带,总体分布与城市发展具有耦合性,其空间分布主要受交通可达性、房价、人口密度和地势等因素影响,其中交通可达性和房价影响较大,人口密度和地势次之。文章提出以区域发展水平为着力点,建设多层级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建设“亲民”社区体育文化公园;以山地城市独有的城市形态,丰富社区体育文化公园内部空间结构等优化配置建议,为社区体育文化公园的规划提供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公园赋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王翔宇, 张韧仁
    2024 (1):  44-52.  doi: 10.15942/j.jcsu.2024.01.006
    摘要 ( 450 )   PDF(570KB) ( 1562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核心理念。文章深入分析了体育公园赋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是“山、水、人、城、境”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城市发展新范式和新形态,同时也是对工业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理念的系统反思、对生态文明时代城市发展理念的深化完善、对中国式现代化美丽城市发展的积极回应;系统论述了体育公园赋能践行新发展理念的成都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的实践路径:打造多轨赛事体系、夯实办赛硬件基础、形成集成创新效应的办赛路径,营造文体旅商新增长点、形塑生态健康美丽之城、增强城市文化影响力的营城路径,加快运动休闲功能区建设、提高运营模式升级效率、推动体育产业链协同联动的兴业路径,促进群众体育高质量发展、打造健康低碳运动休闲载体、赋力营建全龄友好生活体系的惠民路径。以期凝聚“办赛、营城、兴业、惠民”合力、助推“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后冬奥专题研究
    冬奥会促进就业:国际镜鉴与中国方略
    朱凯迪, 马思雨, 王莹, 王云辰
    2024 (1):  53-60.  doi: 10.15942/j.jcsu.2024.01.007
    摘要 ( 355 )   PDF(1372KB) ( 1458 )  
    承办冬奥会是张家口市千载难逢的发展契机,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背景下,如何借助冬奥会综合效益推动城市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亟需破题。基于此,文章聚焦冬奥会促进举办城市就业这一议题,在劳动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利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对比研究法,研究了冬奥会促进举办城市就业的特殊价值与历史经验,并以此为关照,在测算2022年冬奥会对张家口市直接就业带动贡献的基础上,尝试提出后冬奥时代张家口市就业促进的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个体视角:北京冬奥媒介消费研究——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
    王晓梅, 唐雨晴, 郭晴
    2024 (1):  61-71.  doi: 10.15942/j.jcsu.2024.01.008
    摘要 ( 430 )   PDF(1311KB) ( 1559 )  
    文章基于个体视角,采用使用与满足理论,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中国受众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中国受众北京冬奥会媒介消费行为与动机。结果发现:(1)审美动机是国内受众进行媒介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新媒体技术成为了使用与满足的可供性来源;(2)在冬奥会的媒介消费上受众是自己的“媒介经理”,受众的选择主动性和媒介消费方式的组合性和多样性凸显;(3)媒介技术发展、迷身份和对报道客体的态度极大影响了冬奥媒介消费,奥运迷独立于体育迷;(4)受众在北京冬奥会的媒介消费行为与平昌冬奥会有较大差异,但是电视依然是使用量最大的媒体。本研究的发现不仅对理解大型体育赛事的受众具有一定启发,同时也在实践层面上提示国际奥委会及其相关机构应重视受众在媒介消费上的自主行为,在细分不同迷身份的基础上制定差异性的营销和内容开发策略,并继续重视电视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法学
    体育事业发展中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论纲——以高质量的体育立法助推体育强国建设
    姜熙
    2024 (1):  72-82.  doi: 10.15942/j.jcsu.2024.01.009
    摘要 ( 399 )   PDF(1301KB) ( 1522 )  
    加强体育事业发展中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是中国体育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就加强体育事业发展中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的战略意义、基本遵循、主要立法内容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体育事业发展中重点领域的立法主要应该加强全民健身保障立法、青少年与学校体育配套立法、竞技体育领域立法、体育产业促进立法、职业体育立法、体育市场监管立法、体育组织治理的立法;体育事业发展中新兴领域的立法主要应该重视数字体育立法、体育领域市场竞争立法、体育投融资立法、打击操纵比赛的立法;涉外体育领域的立法应该重点围绕建立起在国际体育活动中保护国家利益的法律制度来展开,并就各类涉外体育事务建立起法治化的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制造平等”理念下国际体育仲裁院法律援助制度的价值取向和规则释义
    刘韵
    2024 (1):  83-92.  doi: 10.15942/j.jcsu.2024.01.010
    摘要 ( 331 )   PDF(1285KB) ( 1443 )  
    “制造平等”理念旨在平衡纠纷双方当事人间的势能差距,强调双方当事人的“武器平等”。在国际体育仲裁院“接近仲裁”的价值取向下,法律援助成为“制造平等”理念的具体化展开方式。国际体育仲裁院法律援助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经济弱势当事人特别是运动员一方的仲裁权益。法律援助制度的参与主体、构成要件和生效效力等具体规则不仅是“制造平等”理念的具体体现,还呈现出法律援助权利化和社会保障化的现代发展倾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律援助呈现援助主体扩大化和援助方式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法律援助成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构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环节。我国体育仲裁法律援助发展的具体路径应融入构建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大局,借鉴和参考国际体育纠纷解决机制或他国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中的相关规定,契合《体育法》的价值追求并满足体育仲裁规则的体系性和合目的性要求。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武术文化
    勇德:中国武术“立德树人”的根本指向
    金玉柱
    2024 (1):  93-101.  doi: 10.15942/j.jcsu.2024.01.011
    摘要 ( 473 )   PDF(1323KB) ( 2295 )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完成这一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是要守正创新、夯基固本立德树人的中国话语。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以武术教育的时代契合为出发点,以德性条目中勇德的内在维度为切入点。研究指出:武术勇德作为一种生命能,它不是特定条目的形式之勇,而是由之形成的见义勇为、敢于担当的主体德性的表现,它始终被限定为完成智、仁而生发出“依自不依他”的顽强意志品质。经历了性格特征以及行为方式的自然之勇,在注入“仁”“义”“礼”等伦理内涵后,逐渐走向道德德性,它趋于终极存在的生命精神。勇德作为武术教育的根本指向,其思想意蕴主要体现在,心性之勇为“敢直其身,敢行其意”的德性之维;气力之勇为“浩然之气,勇武之魂”的生命之维;仁义之勇为“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君子之维。武术勇德的当代启示在于要重塑“身体作为成长的教育起点”的武术本体认知;夯实“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武术教育理念;厚植“英雄形象与日常生活交织”的武术育人沃土。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功夫人生”到“武学之道”:李小龙研究50年
    刘洪, 戴国斌, 岳涛
    2024 (1):  102-111.  doi: 10.15942/j.jcsu.2023.12.13
    摘要 ( 334 )   PDF(1296KB) ( 1561 )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50年来(1973-2023年)的李小龙研究进行历史回溯与梳理,研究指出:国内外李小龙研究主要聚焦于“人生史”“电影”“武术”三大领域,以“功夫人生”到“武学之道”为内在线性理路的渐变,整体呈现出多元研究并立纷呈的局面。其中,以李小龙武术实践为主线的人生故事追溯和还原研究较为突出,凸显出叙事性、娱乐性和大众性。在李小龙电影研究上,则以“武术的电影”和“电影的武术”阐释李小龙与中国武术国际传播及中国文化形象生成之间的多重性与互动性。在武学研究上倾向于对李小龙“咏春拳”历史与“截拳道”生成逻辑的追溯,以及对其武学思想的解读释疑,表现出碎片化与小众化。展望未来,李小龙研究亟需纵深化与体系化。在立体多维地认识与挖掘李小龙功夫实践基础上,深度阐发李小龙武道哲学之核心要义,揭示中国武术文化制胜的技理逻辑,不仅是继承和弘扬中国优秀武术文化的必要之举,更是“继往开来”、书写中国武术文化自信的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训练与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转诊服务纳入医疗卫生优先事项的卫生经济学分析
    刘国纯, 曹春梅, 马新东, 张献博, 王正珍
    2024 (1):  112-121.  doi: 10.15942/j.jcsu.2024.01.013
    摘要 ( 395 )   PDF(1312KB) ( 1510 )  
    当前,运动转诊服务获得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正成为全球公共卫生优先事项。中国体医融合服务尚未获得政策优先级,可能受制于卫生经济学证据不足。文章系统梳理了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得知:(1)患病率。2010—2018年中国身体活动不足患病率上升7.93%;(2)健康负担。1990—2019年中国可归因于身体活动不足的死亡人数增长3.24倍、残疾调整寿命年增长2.64倍、健康寿命损失年增长2.89倍、寿命损失年增长2.58倍,过去近30年健康负担持续增长;(3)经济负担。2020—2030年,身体活动不足将引起4 517.01万例12种常见非传染性疾病,导致医疗卫生和医疗保健总成本达到36 694.53亿元;(4)宏观经济收益。2020—2050年解决身体活动不足将为中国带来的累积经济收益41 473.48~150 124.07亿元。这些数据为中国运动转诊服务纳入医疗卫生优先事项提供卫生经济学证据,但提升政策优先级还需:(1)进行独立的中国身体活动不足的疾病负担测算,为医疗卫生政策提供可靠证据;(2)将运动转诊作为中国非传染性疾病治理的优先政策;(3)建立运动转诊机制,并将运动转诊服务纳入医疗卫生服务目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1世纪以来中国省域竞技体育格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陈睿, 黄高端, 刘永峰
    2024 (1):  122-131.  doi: 10.15942/j.jcsu.2024.01.014
    摘要 ( 366 )   PDF(3710KB) ( 1624 )  
    文章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二次指派程序等方法,系统探究21世纪中国省域竞技体育发展水平的分异特征、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旨在为改善中国省域竞技体育发展不均衡、制定相关改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1)我国竞技体育区域总体差异呈减弱态势,区域间差异是当前面临的极难问题;(2)全国竞技体育发展多极化、非衡现象严重,整体呈“一主两小侧”态势。建议:完善发展体制,构建竞技体育均衡协调发展新体系;深化区域融合,挖掘竞技体育资源区域供给、利用新策略;创新人才培养,探索高效、可持续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新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训练与运动人体科学:运动负荷量化
    课次主观疲劳度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科学训练中的应用
    高久翔, 于亮
    2024 (1):  132-142.  doi: 10.15942/j.jcsu.2024.01.015
    摘要 ( 431 )   PDF(3641KB) ( 1611 )  
    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使用课次主观疲劳度(Session-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sRPE)的现状进行梳理,确定sRPE在青少年足球运动队中的适用范围,帮助青少年足球队进行便捷的科学化训练。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以football、sRPE、youth等关键词检索文献,对纳入的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41篇文献42项研究,随机对照研究3项,质量评价平均16分;队列研究39项,质量评价平均6.87分。目前针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使用sRPE的研究方向包括:检验sRPE的有效性;通过sRPE监控训练或比赛负荷;分析sRPE在恢复中的应用;比较sRPE与运动表现的关系;构建sRPE与伤病模型关联,确定二者潜在发生关系。结论:sRPE是一种简单、个性化的评估青少年训练内负荷的方式,可在训练后10~30 min通过Borg主观疲劳感知评估10或100量表(The Borg RPE Category Ratio CR-10/CR-100 Scale,Borg CR10/CR100)使用。对于青少年足球运动员,sRPE可用于:①监控训练内负荷,为教练员合理制定训练计划,为防止过度训练或伤病发生提供依据;②评估青少年足球运动员的疲劳和恢复状况;③青少年足球运动员有氧表现提升的训练计划制订;④sRPE无法准确对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伤病进行预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课次主观疲劳度的信效度及方法学影响因素
    顾正秋, 黎涌明
    2024 (1):  143-151.  doi: 10.15942/j.jcsu.2023.10.17
    摘要 ( 405 )   PDF(1610KB) ( 1598 )  
    课次主观疲劳度(Session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sRPE)是一种通过评价运动过程中的感知努力/疲劳程度来量化运动负荷的方法。尽管评分者一致信度不佳,但sRPE重测信度较高。sRPE在不同运动项目、性别、年龄中都有高的效度。采集方式、训练分组的数量、咖啡因、环境温度、触觉、脑力疲劳和昼夜节律对sRPE都存在影响。建议在横向和纵向使用中,采用Category Ratio 10(CR 10)量表,固定运动后5~30 min内的某个时间采集运动员的主观疲劳度,并将准备活动、主课训练和整理活动全部纳入运动持续时间。对不能控制但存在影响的因素进行详细记录,并在后期分析过程中进行参考。未来研究将进一步发挥sRPE在损伤预防和表现提升中的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色栏目:体育史
    中国武举研究百年学术史梳理与展望
    王冬冬, 吕一昂
    2024 (1):  152-159.  doi: 10.15942/j.jcsu.2024.01.017
    摘要 ( 446 )   PDF(1248KB) ( 1581 )  
    武举发源于中国,是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华文明产物。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中国武举研究百年学术史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认为,百年中国武举研究经历了再启重构、迟滞迁转、承起跚行、兴盛合回四个时期,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研究力量群体薄弱,后继支持不力;研究方法简单移植,史料考证不实;研究视域聚焦国内,国际眼光不足;研究成果脱离时代,应用价值不大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在群体上需涵养队伍,潜心治学;在方法上需考辨史料,学科融合;在视域上需立足国内,放眼世界;在成果上,需经世致用,服务时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13—18世纪西欧兵击运动演变历程研究
    龚明俊, 王伟
    2024 (1):  160-168.  doi: 10.15942/j.jcsu.2024.01.018
    摘要 ( 387 )   PDF(1282KB) ( 1395 )  
    文章以13—18世纪西欧兵击运动演变历程为研究主线,运用历史分析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探究该时期西欧兵击运动演变的历史进程。研究发现,西欧兵击运动经历了军事化、市民化、体育化的3种形态,军事化形态的兵击运动与战争关系紧密,后因火器的出现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共同推进,兵击由战场下移民间。在工业革命、资产阶级新教育体系的牵引下演变为强调规则、公平竞赛的体育竞技项目。兵击运动不同阶段秉持的理念是推动其完成历史转型的内源动力。在这演变历程中,兵击运动表现出的对人的逐渐尊重为西方体育人文主义价值观奠定了思想基础,广泛吸纳自然科学的成果为现代体育精神注入了科技元素,自发运用规则和组织为西方体育现代转型提供给了制度参考,丰富的技术体系为西方格斗对抗类项目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技术源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色栏目:博士研究生专栏
    新兴体育赛事助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历程、经验及启示——以上海赛艇公开赛为例
    米中伟, 张盛
    2024 (1):  169-174.  doi: 10.15942/j.jcsu.2023.09.12
    摘要 ( 386 )   PDF(1225KB) ( 1448 )  
    研究首先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赛艇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论述了上海赛艇公开赛得以创办的历史源流,发现我国赛艇的发展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初步萌芽阶段(1852—1949年)和全面发展阶段(1949年至今),上海赛艇公开赛的举办对于处在全面发展阶段的中国赛艇事业具有里程碑意义。在此基础上通过实地调查法,案例分析法对上海赛艇公开赛助力上海全球著名体育城市建设的历程与经验进行分析,认为上海赛艇公开赛的发展历程得益于由上至下的政策支持与由下至上的群众参与相结合模式,赛事的举办对于促进城市更新,激发城市活力具有积极作用。上海赛艇公开赛的举办带来的经验有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的赛事组织;(2)融赛于景的空间设计;(3)以赛营城的形象塑造;(4)赛事效益的开发利用。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启示:(1)新兴体育赛事成为促进城市更新的手段;(2)景观体育赛事成为宣传城市形象的名片;(3)人民体育赛事成为传承城市文化的中介。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