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0-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女排精神与体育文化冶专题
    中国女排现象的表征与时代意义
    舒为平
    2020 (2):  1-4.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1
    摘要 ( 2169 )   PDF(1091KB) ( 1066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排精神与体育文化
    钟秉枢, 李楠
    2020 (2):  5-7.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2
    摘要 ( 2163 )   PDF(843KB) ( 109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文化自信背景下女排精神对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
    刘征, 张麟寰, 郑锡坤
    2020 (2):  8-10.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3
    摘要 ( 3512 )   PDF(838KB) ( 1085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稿
    法治视角下我国运动员参赛资格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王家宏, 辜德宏
    2020 (2):  11-19.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4
    摘要 ( 1465 )   PDF(1203KB) ( 725 )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运动员参赛资格存在的典型问题及特点、运动员参赛资格改革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权利保障、公平竞争、程序正义原则,提出了我国运动员参赛资格管理改革的几点建议。研究认为:我国运动员参赛资格存在的典型问题为,尖子运动员无法获得参赛资格、运动员的竞争优势被蓄意改变、运动员参赛行为遭受人为干扰;其特点主要表现为,问题主要集中发生在我国的传统优势项目,运动员处于弱势被支配地位,运动员较难争取应得权益。改革的困境主要在于,管理机构设置方面,选拔主体与审批主体同构,权力缺乏制约;管理理念方面,国家利益或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有时成为牺牲品;管理流程方面,自由裁量空间大,选拔程序尚待规范;管理手段方面,监督和约束手段相对单一,管理亟需优化。研究建议:逐步做实项目协会和奥委会,体育行政部门负责监督、审计和政治审查;严禁参赛资格的利益交换,以法治代人治,保障运动员的合理权益;建构规范的管理流程,明晰选拔标准、程序及选拔主体权限,提升管理效能;完善内部救济机制,司法适度介入,提升运动员参赛资格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共探体育传播研究新问题、互鉴体育新闻传播教育经验——2019年第五届国际体育传播会议综述
    潘虹燕, 刘贝丽
    2020 (2):  20-27.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5
    摘要 ( 920 )   PDF(1174KB) ( 688 )  
    面对体育传播研究中的新问题,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中的新挑战,来自16个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媒体的21位专家学者于2019年11月在成都体育学院召开了第五届国际体育传播会议。论文将围绕会议的“中国体育新闻传播行业新格局”“互联网时代的历史记忆与体育文化”“奥运传播与营销的变革与发展”“媒介融合下的体育新闻伦理、冲突与新趋势”“体育新闻传播教育与体育传播职业化”五个主题进行综述,以与大家共飨会议思想盛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
    殷墟甲骨文及卜辞所见商代摔跤考
    芦金峰
    2020 (2):  28-33.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6
    摘要 ( 1461 )   PDF(1334KB) ( 749 )  
    采用文献资料法、古文字考释法等研究方法对殷墟甲骨文及卜辞中所见商代摔跤雏形进行了考证。主要结论:中国摔跤运动最早在殷商时期就已经存在,这一传统体育项目在商代被广泛称之为“鬥”,其本义就是指两人徒手相搏,有技击、对抗的性质;甲骨卜辞中记载的有关商王及贵族亲自参与的“鬥”活动,是早期“武事”活动的主要内容。到西周时期,由于地域与方言的影响,摔跤被称之为“角”,成为官方讲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秦统一六国以后,广泛称之为“角抵”,并成为官方讲武的唯一内容。商代晚期甲骨文中的“鬥”与西周时期的“角”以及秦统一以后的“角抵”运动是一脉相承的。从时间跨度上讲,甲骨文中记载的商代晚期的摔跤雏形“鬥”,要比秦统一以后的“角抵”早约1 000年,由此可以追溯我国摔跤运动到3 300多年以前商代晚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研究
    梁波, 李伟, 李峻峰
    2020 (2):  34-41.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7
    摘要 ( 835 )   PDF(2306KB) ( 722 )  
    大型体育赛事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生态环境带来了风险。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等方法对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带来的生态风险类型、风险源、风险受体进行了分析,构建出一个由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组成的生态风险评估体系。结果表明:城市承办大型体育赛事的生态风险类型主要分为生态失衡风险、生态空间占用风险、环境污染累积集中爆发风险、资源能源无序利用过度消耗风险;生态环境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首要因素,生态空间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次要因素,生物种群和能源资源指标是诱发城市生态风险的第三和第四个因素。结果显示在大型体育赛事承办过程中首先要加强对城市生态环境污染的防治;其次要做好城市建设规划,防止造成对城市生态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剥夺与胁迫;再次,做好城市人口规划,合理控制外来人口规模;最后要提高城市居民环保意识,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社会行动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自由、审美、育化:体育的三大价值诉求
    陈晔, 李郁
    2020 (2):  42-48.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8
    摘要 ( 1519 )   PDF(1155KB) ( 682 )  
    体育的价值诉求是体育伦理的元属性问题,是对体育“至善”即应然状态的价值追问。体育的“至善”是达成身体自然的自由状态,自由是体育的最高价值诉求,体育通过审美性和育化性的活动来完成对身体自由状态的价值追求。因此,体育的基本价值诉求的内容包括其最高价值诉求——自由,以及两个基本价值诉求——审美和育化。明确体育的三大价值诉求,可以形成体育伦理“身体性”“自由性”“自由审美育化三性兼具”的三个属性标准,并可以此区分体育和其他社会活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际体育仲裁院对体育组织规则与决定的审查——以平昌冬奥会俄罗斯运动员参赛资格纠纷为例
    李睿智, 郭树理
    2020 (2):  49-56.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9
    摘要 ( 1436 )   PDF(1186KB) ( 535 )  
    震惊体坛的俄罗斯运动员大规模使用兴奋剂事件引发了一系列后果,国际奥委会对俄罗斯奥委会实施禁赛,俄罗斯运动员必须经由国际奥委会特别设立的邀请程序方得参加平昌冬奥会。体育仲裁院平昌冬奥会特别仲裁处经审查认定该程序具有法律依据且实施得当。然而,该程序实际设立了一项特别参赛规则:存在兴奋剂违纪记录的俄罗斯运动员不得参加平昌冬奥会。该规则有违反“一事不再罚”原则之嫌,但特别仲裁处由于未能充分行使抽象审查的权力,未能为俄罗斯运动员的权利提供适当救济。体育组织应审慎行使规则和决定的自治权,充分考量规则和决定的合法性、合理性。另外,我国现有针对体育组织决定和规则的外部审查机制存在主体单一化、缺乏独立性的缺陷,不利于运动员权益的保障,应尽快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体育仲裁制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申遗”热的冷思考
    辛双双
    2020 (2):  57-61.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0
    摘要 ( 1485 )   PDF(1133KB) ( 644 )  
    寻求申遗的文化保护,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自身发展。基于此,掀起了一股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申遗热潮,针对这种趋势,需要我们更加冷静的思考。研究认为:民族传统体育不应把“申遗”作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申遗”应克服认知偏差,应力戒功利思维,应避免消极保护,应立足造血功能,应坚守体育本体,同时应具有时代意识。这些思考建议民族传统体育应该凸显其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主体价值,深度挖掘其蕴含的文化精神,开发其蕴含的产业价值,发挥其作为健身、养生、休闲娱乐的主体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体育产业影响的预测研究
    王雅伦, 刘洋, 吴珏
    2020 (2):  62-69.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1
    摘要 ( 3048 )   PDF(1172KB) ( 1124 )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迅速扩散,对我国民生、经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通过与“非典”疫情期间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及其后行业发展走向进行对比,结合当前我国经济现状、中观体育产业发展状况以及微观的体育产业经营实体调研情况,分析预测新冠肺炎疫情对于体育产业的影响,判断疫情之后的体育产业的发展变化。研究发现,短期来看,体育产业特别是体育服务业会受到较大冲击,经营主体普遍面临着在第一季度、上半年营收预期同比较大幅度减少;疫情结束后则可能存在着体育需求和消费的集中爆发刺激体育服务业的行业短期回弹,疫情爆发的时长和政府的对冲政策力度会左右短期影响的程度。中长期看,体育产业在此次事件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不会变,整个行业优化、重组速度会加快,固有的体育行业格局会发生变化,体育经营实体的转型、升级步伐会提升,经营、治理方式的数字化、智能化程度会得到全面提升,体育服务、产品的创新会加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东京奥运会背景下国际攀岩竞技格局与中国攀岩竞技实力提升策略
    李元, 田兵兵
    2020 (2):  70-77.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2
    摘要 ( 1463 )   PDF(1475KB) ( 735 )  
    在竞技攀岩2016-2017年相继进入奥运会、青奥会、亚运会和全运会的背景下,文章结合攀岩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现状,采用数理统计、对比分析等方法,以世界重要攀岩竞赛成绩为依据,对当今国际攀岩运动竞技格局进行探讨,并提出中国攀岩竞技实力的提升策略。结果表明:(1)攀岩运动整体竞技实力呈地域性分布,欧洲优势明显,亚洲正在迅速崛起,美洲在个别单项上缓慢增强,竞争呈明显多元化态势。(2)当前国际攀岩运动竞技格局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集团,俄罗斯、法国等国竞技实力处于世界前列;斯洛文尼亚、日本等国在部分项目上实力较为突出;瑞士、西班牙、中国等国位于第三集团;其余尚未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国家统称为第四集团。(3)中国攀岩运动竞技实力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与国际攀岩强国还存在一定差距。建议:应在仔细分析当前国际攀岩竞技格局的前提下,加强对国际竞赛规则的理解,加强国际交流,注重后备梯队建设,促进队伍结构合理化,完善竞赛机制等发展策略,促进中国攀岩竞技实力的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浸互动模型:滑雪消费心流体验机制的质性研究
    翁银, 李凌
    2020 (2):  78-84.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3
    摘要 ( 1458 )   PDF(1365KB) ( 664 )  
    刺激滑雪消费增长与促进滑雪产业发展是当今的热点议题。本研究引入心流体验与心流体验机制理论,探索滑雪消费心理特征与滑雪可持续消费心理模型。从微观消费心理视角切入,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手段,采取深度访谈与焦点团体访谈相结合的访谈技术,经“三级诠释”逻辑分析的过程,构建了滑雪消费心流体验机制的理论模型。结果显示:本研究共提取了滑雪消费心流体验机制的102个概念、36个范畴、4个主范畴,基于扎根理论故事线逻辑梳理并构建了“沉浸互动机制”质性模型。基于此,为提升本研究的理论可靠性,采用模型识别比较分析,检验本研究质性模型的创新性与科学性,为促进滑雪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教育训练学
    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评估认证体系开发研究
    尹志华, 汪晓赞, 孙铭珠
    2020 (2):  85-92.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4
    摘要 ( 1540 )   PDF(1169KB) ( 822 )  
    基于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大背景,在前期构建的职前体育教师专业标准基础上,开发了基于标准的职前体育教师质量评估认证体系。结果表明:认证体系的目的是评估职前体育教师在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实践三个方面的绩效表现,具体包括认证指标和实施程序两部分;认证指标包括任务指向性的分析性等级指标和评估材料要求,前者涵盖6个强制性指标集群和2个选择性指标集群,以及相应的子指标和3个表现水平;后者涵盖与强制性指标集群相对应的6项材料、2项自由选择性材料和背景材料;评估认证实施程序包括六个相互衔接的环节。认证体系有助于保证职前体育教师质量处于可接受的合格水平、对职前体育教师培养结构进行宏观调整、外部对职前体育教师培养进行监督;今后应用时应注重对认证体系的循环使用、发挥认证结果的反馈功能、根据认证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改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足球比赛的负荷量化—结构、方法和特征
    缪律, 史国生, 黎涌明
    2020 (2):  93-99.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5
    摘要 ( 2728 )   PDF(1594KB) ( 863 )  
    足球比赛负荷是球员在比赛情景下完成各类动作所承受的物理、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刺激之和。比赛负荷的量化结构分为外部和内部负荷,外部负荷的量化方法包括人工视频分析技术、自动轨迹追踪技术和全球定位设备,通过球员体能或技术表现的负荷量和强度来评定足球比赛中的行为活动特点,外部负荷特征表现为间歇性运动下频繁变向和短距离变速跑,高比例的中低强度无球跑穿插较少的高强度带球跑。内部负荷的量化方法包括耗氧量、心率和血乳酸等指标的测定,通过上述指标的变化幅度来评定足球比赛中的能量代谢水平;内部负荷特征表现为有氧供能为主、无氧磷酸原和糖酵解供能交替进行。现有研究局限为外部负荷低估了变向运动对足球比赛负荷的影响,内部负荷无法概括正式比赛的供能特征等。未来可尝试在优化量化方法基础上结合内外负荷,从而更精准地量化比赛负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动力学视角的复合式力量训练机制、特征及方法应用
    王银晖
    2020 (2):  100-106.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6
    摘要 ( 1419 )   PDF(1820KB) ( 719 )  
    基于动力学视角对国内外力量训练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不同条件下复合式力量训练方法的使用原则。研究表明:最大力量训练能有效提高运动员的输出功率和运动表现,但其效果随力量水平增加而减少;力量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合理安排爆发力训练更能有效提升运动表现;复合式训练能使张力——速度曲线对应部分全面发展;复合式训练常应用于力量储备阶段、赛季前阶段或利用“PAP热身方案”提高运动表现;PAP“开窗期”的检测难度和个体差异较大,对训练条件要求也较高。结论:最大力量训练应贯穿力量训练计划始终且在力量水平较低时需重点进行;复合式训练能够在提高力量水平的同时,保证专项动作速度要求,其效率比传统力量训练更具优势,但操作难度较大,实践中需根据运动员个体差异、项目差异、备战阶段等综合考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季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及应用研究
    高航, 高嵘, 高朗
    2020 (2):  107-113.  doi: 10.15942/j.jcsu.2020.02.0017
    摘要 ( 1502 )   PDF(1244KB) ( 713 )  
    依据《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总体要求,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推理法、实验法,以超大单元的运动季、课内外结合、技术课与竞赛课衔接、强化体能训练等方式方法改良运动教育模式,建构新型的运动季教学模式,并分析其对体质健康的促进效果。得出:运动季教学模式结构合理、方法优化、效果良好,有益于推进《意见》的落地,促进学校体育教学改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人体科学
    低氧反复冲刺训练在团队项目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邱俊强
    2020 (2):  114-118.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8
    摘要 ( 1427 )   PDF(1133KB) ( 693 )  
    低氧反复冲刺训练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低氧训练方法,已在多个团队项目中使用。在低氧环境下进行反复冲刺训练,运动员由于受到更强的负荷刺激而产生相应的代谢适应,从而有利于改善机体的反复冲刺能力、间歇有氧运动能力及疲劳指数。文章从目前高原/低氧训练方法多样化入手,介绍了低氧反复冲刺训练方法的提出、在团队项目中的应用及其提升运动表现的可能机制。研究表明,低氧反复冲刺训练的有效性可能与提高运动肌的氧气利用率、提升磷酸肌酸再合成能力以及改变神经肌肉功能等因素有关。本文还对低氧反复冲刺训练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锻炼承诺和日常锻炼行为对身体锻炼短期情绪效益的影响
    张韧仁, 刘萍, 杨立,陈琴, 潘腾远
    2020 (2):  119-126.  doi: 10.15942/j.jcsu.2020.02.019
    摘要 ( 1605 )   PDF(1178KB) ( 665 )  
    目的:探索不同锻炼承诺和日常锻炼行为水平对身体锻炼短期情绪效益的影响。方法:招募62名大学生和研究生在跑台上完成1次30 min变化负荷的走跑运动锻炼,锻炼前采集锻炼承诺和日常锻炼行为数据,并将日常锻炼行为划分为高、低两个水平,锻炼前、期间和锻炼后监测情绪状态并对组均频次进行卡方检验,同时兼顾实验末访谈核实。结果:锻炼承诺水平高,锻炼期间、之后的愉悦、活力、流畅体验更佳,前、后、期间焦虑感受更强;锻炼承诺水平低,锻炼之前活力体验更佳,期间疲劳感受更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高,锻炼之前愉悦体验更佳,期间抑郁感受更为频繁、之后焦虑感受更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低,锻炼期间活力、流畅体验更佳,之后愉悦、流畅体验更佳,之前焦虑、抑郁感受以及期间、之后疲劳感受更强。结论:不同锻炼承诺、日常锻炼行为水平对身体锻炼前后、期间的积极情绪体验和消极情绪感受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且对各种情绪状态的影响也有所不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