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0-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特稿
    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从差异走向融合
    杨桦, 荆敏
    2020 (1):  1-7.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1
    摘要 ( 2749 )   PDF(1126KB) ( 1045 )  
    2020年人类社会进入到21世纪的20年代,恰逢新的“奥运年”,文章运用历史学、文化学及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回溯与梳理中国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从差异走向融合的历程,对构建多元平等共享的世界体育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认为具有浓重西方文化色彩的奥林匹克运动进入中国后,与中国传统体育在经济基础、文化形态、思维方式、伦理与价值取向及认识与观念等方面存有差异。中国体育在发展中既保留了中国传统特色与精髓,又吸收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精华,并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五千年文化基础上,不断向外传递中国文化,逐步实现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中国体育离不开奥林匹克,奥林匹克亦离不开中国,两者彼此相融,相互依赖。进而指出中国在2022冬奥会举办之际,应充分利用奥林匹克平台传递中国理念,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宣传中国,并为奥林匹克和人类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体育史百年高峰论坛主题报告选编
    百年中国体育史的话语建构与史观演进
    郝勤
    2020 (1):  8-14.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2
    摘要 ( 941 )   PDF(1109KB) ( 741 )  
    论文依据1919年以来百年间各个时期的主要体育史专著,考查了中国体育史中“中国古代体育史”“中国近代体育史”“中国现当代体育”和“世界体育史”话语的形成与史观范式的形成演进,指出由于中国近代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需要和语境变化,形成了不同的体育史话语与研究范式,并对今天的体育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年中国体育思想的演进及其特征
    崔乐泉
    2020 (1):  15-21.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3
    摘要 ( 2934 )   PDF(1101KB) ( 1059 )  
    文章利用相关资料,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以1919年作为标志性节点,对百年来中国体育思想的历史演进做了整体探讨。百年中国体育思想发展的不同时代背景可划分为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成熟、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与转化、当代体育思想的探索与初步发展、当代体育思想的改革与全面发展以及新时代的体育思想五个历史时期。研究认为:在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现代体育的交汇与交融中,虽然体育思想主张存在差异,但“体育强国”与“体育救国”始终是不同体育思想论争的共同点,其论争也映射出中国体育近代化进程的曲折和艰辛;当代体育事业的演进与发展,为不同形式体育思想的出现提供了产生的条件,并烙上了不同的时代印记。这些在不同时期体育实践基础上生成的体育思想,既是中国当代体育发展的见证,更是广大体育思想工作者关注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百年中国主流社会体育认知变化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1919-2019)
    罗时铭
    2020 (1):  22-27.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4
    摘要 ( 1691 )   PDF(1109KB) ( 852 )  
    在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取演绎分析方法,沿着中国百年体育发展的历史主线,就不同时期中国主流社会的体育认知变化及其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主流社会的体育认知水平,对中国百年体育发展的方向和道路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每一次中国体育发展方向或道路的调整与修正,均与主流社会的体育认知关系密切;主流社会的体育认知如何,与学术界的相关研究及其引导,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总体上并不受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影响和控制,而是与当时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有着较为密切的关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
    新中国70年体育法治的特色发展与展望
    孙彩虹
    2020 (1):  28-32.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5
    摘要 ( 1697 )   PDF(1075KB) ( 727 )  
    文章在疏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以来,在体育事业和体育法治建设上所取得的发展与成绩的基础上,展示了70年中国特色体育法治的发展历程与特点,认为:在体育法治理念上,经历了从“体育法制”走向“体育法治”的过程;在体育法治任务上,始终以“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为中心;在体育法治功能上,实现了从政治功能为主向体育的“社会化”“产业化”功能的拓展;在体育法治价值上,坚定了“体育人权”与“体育权利”的价值追求。展望未来,在全面推进依法治体的新时代,我国体育法治建设需实现“依法治体”与“以德治体”的有机结合,确立和保障群众体育的基础和核心地位,加速体育产业发展的立法推动,建构体育权利体系和权利救济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研究述评
    马德浩
    2020 (1):  33-37.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6
    摘要 ( 1581 )   PDF(1095KB) ( 1051 )  
    从研究方法、研究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和推广等方面对国外体育人口结构的相关文献进行了述评。认为国外政府主导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具有注重调查数据的及时性,注重结合运动强度、频次以及时间对居民体育参与水平进行精细划分,注重对不同区域或人群类型进行针对性调查,注重调查手段的多样性以及数据的开放性,强调调查数据为政府体育决策服务等共性特点。国外学者自发开展的体育人口结构研究具有注重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宗族等多维度探析体育人口结构,注重研究对象选取的精细化,注重从实证角度对体育人口结构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强调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等共性特点。基于这些共性特点,对我国政府、学者更好地开展体育人口结构研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比较——基于2000-2017年CSSCI与SSCI、A&HCI收录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
    王琪
    2020 (1):  38-44.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7
    摘要 ( 1893 )   PDF(1354KB) ( 1003 )  
    通过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主题论文的关键词共词网络的绘制、解读以及比较,结果发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是当前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界共同重视的研究领域。然而,在国内外体育人文社会学科发展基础不一、现实体育需求各异以及处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条件下,其研究领域、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最后提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还需进一步重视儿童青少年的肥胖及其体育锻炼研究;进一步强化“问题”意识,注重多学科视角的综合研究;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科学实证研究方法的借鉴,重视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结合;进一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残疾模式的演变与残奥会报道的新闻话语建构——以《人民日报》(1984-2018)残奥会报道为例
    贺幸辉, 王轶, 周喜艳
    2020 (1):  45-52.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8
    摘要 ( 968 )   PDF(2487KB) ( 714 )  
    残奥会作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同时也致力于传播新的残疾观念、促进残疾人的社会融入。而媒介作为传播残奥会的重要载体,它对残奥会的新闻话语建构影响了公众对残疾人群体的认知。因此本文以1984年到2018年《人民日报》对夏季和冬季残奥会的报道为研究样本,采用文本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对其新闻话语的建构和演变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探讨新闻话语背后的不同残疾模式。研究发现,《人民日报》对残奥会的报道经历了“伤残”“残疾”和“残健融合”三个不同的新闻话语阶段,这些新闻话语受到“残疾人慈善模式”“残疾人医学模式”“残疾人社会模式”等不同残疾模式的影响。从联合国和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的最新议程来看,在2022年北京冬季残奥会的报道中,需要结合不同的残疾模式以及通过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的社会目标建构更加多元的新闻话语,以便建立一个更加文明和平等的社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字劳工: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互联网体育传播研究
    俞鹏飞
    2020 (1):  53-59.  doi: 10.15942/j.jcsu.2020.01.009
    摘要 ( 2004 )   PDF(1123KB) ( 1018 )  
    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勃兴引发了用户传播行为和身份的转变,传播行为转变成体育数字资本增值与扩张的劳动行为,身份也由用户变成了劳工。本研究沿袭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路径,深刻辨析当前互联网体育传播中的用户劳工问题,进而提供一个互联网时代体育传播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新视角。研究认为:体育数字劳工的形成过程是互联网体育传媒无偿占有体育用户数字劳动产品,将用户变为商品和劳工的过程。在用户劳动形式上,媒体平台通过众包模式、游戏玩工化以及情感商品化等策略,将用户的劳动行为纳入到平台商业化的结构中,获取劳动价值。基于此,文章最后为体育用户寻求自由抗争策略以及实现体育平台良性发展提供了相关启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IPA的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式设计与实证检验
    袁新锋, 张瑞林, 王飞
    2020 (1):  60-66.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0
    摘要 ( 733 )   PDF(1185KB) ( 704 )  
    质量评价是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形势下各级各类公共体育服务组织面临的挑战。本文运用数理统计法与逻辑分析法,采用IPA分析法设计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模式,以济南市全民健身中心为实证对象实施检验,以期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持续改进探寻路径。本研究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量表涵盖:可获得性、设施质量、卫生状况、职员素质、性价比5个维度,共30个评价指标;实证检验收集有效问卷共343份,经检测信度与效度合理,适合进行质量评价。研究得出:依据指标评价结果所在坐标区域可为该全民健身中心查找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IPA分析法适合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质量评价的实践需求,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运用,但需要自身完善,并进一步推进与其他质量管理工具的融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慎独:中国武术“练”之核心要义
    金玉柱, 董刚, 张再林
    2020 (1):  67-71.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1
    摘要 ( 1048 )   PDF(1078KB) ( 727 )  
    在中国文化的“慎独”语境中,中国武术的发轫与提撕无疑使“慎独”思想更具独特韵味。其中,具有浓厚实践色彩的武术之“练”因受到“慎独”的引申而开拓出了广阔的论域空间。就其主导倾向而言,武术之“练”由简单的“内练”与“外练”之别演变为“招熟—懂劲—神明”的逻辑架构。由此,我们认为,对“招熟”之“精”与“通”的追问需要武术人具有“自省自明”的体认之知;对“懂劲”之“辩”与“证”的追问需要具有“慎之又慎”的度己之知;对“神明”之“敬”与“养”的追问需要具有“诚之又诚”的戒惧之知。三维度之间须臾不可分离,共同建构起了武术之“练”与“慎独”的内在逻辑。从实践智慧来看,武术人唯有做到直觉之知的默会体认与向道而思的逆觉体证,才能真正掌握武术“练”之“道枢”,从而达致“道通为一”的境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根植性视角下我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建设机理及对策
    卢军, 舒建平, 张小从
    2020 (1):  72-77.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2
    摘要 ( 742 )   PDF(1190KB) ( 713 )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与专家访谈法,应用“根植性理论”探索我国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建设的机理与对策。研究认为根植性视角下汽车自驾运动营地建设的主导要素包括地域根植、产业根植与知识根植,并形成相应的地域环境、集群效应与创新效应;营地根植性建设的机理是指营地建设与根植性主导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的运行原理。在建设机理的指导下,提出深挖地域的文脉与地脉、打造健身休闲产业集群、构建体育产业融合模式、建立联盟协同创新平台的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人体科学
    视觉认知任务介入时踝关节稳定程度对纵跳落地模式影响的研究
    张帆, 蒋琴华, 林榕, 王竹影, 吴志建, 宋彦李青
    2020 (1):  78-85.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3
    摘要 ( 662 )   PDF(3040KB) ( 647 )  
    目的:探讨视觉认知任务介入时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纵跳落地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高水平运动员,年龄(20.23±2.05)岁,按照踝关节稳定程度分为健康组(CON)、隐患组(LAT)和不稳定组(CAI),每组12人;随机顺序执行视觉认知任务及高台落地纵跳,并以单因素方差分析和Scheffe法比较各组在落地阶段的运动学、动力学及肌电参数。结果:(1)重心前后移动范围(CAI & LAT>CON)、垂直和整体稳定指数(CON>CAI)差异显著;(2)落地瞬间的踝(CAI>CON)、膝外翻(CON>LAT & CAI)、髋屈曲(CON & LAT>CAI)髋外展(CAI>CON)角度差异显著;下蹲最低点时,踝跖屈角度(CON>LAT & CAI)差异显著,踝屈伸(CON & LAT>CAI)和内外翻(CAI>CON & LAT)活动范围、踝内翻角速度峰值(CAI>CON)显著不同;(3)50 ms落地负荷率(CON>CAI)显著不同;(4)落地前期胫骨前肌(TA:CAI>LAT & CON)、腓骨长肌(PL:CON>CAI)、内侧腓肠肌(MG:CAI>CON)差异显著;落地瞬间股直肌(RF:LAT>CON & CAI)、PL(CON>LAT & CAI)、MG(CAI>CON)显著不同;下蹲期臀中肌(GM:CON>CAI)、PL(CON>LAT & CAI)、MG(CAI>CON)达显著差异,而BF/RF(CON>LAT & CAI)、S/TA(CAI>LAT & CON)、MG/TA(CAI & LAT>CON)共同收缩率差异显著;推蹬期GM(CON>CAI)、股内侧肌(VM:CON>CAI)、股二头肌(BF:CON>LAT & CAI)、比目鱼肌(S:CON>CAI)差异显著,而TA/S(CON>CAI)共同收缩差异显著;稳定期VM(CON>LAT & CAI)、S(CON>CAI)显著不同。结论:髋关节屈曲与外展、较多踝关节外翻与肌肉共同收缩是踝关节不稳定运动员稳定关节的重要机制,而较早且快速的踝关节内翻速度是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运动员反复扭伤的关键因子;可通过强化臀中肌提升髋外展能力,同时训练腓骨长肌以提升踝关节保护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决策树模型的幼儿超重关键因素研究
    吕文娣, 赵广高, 付近梅, 孙顺利, 陈晶, 何梓豪, 黄婷, 胡超, 陈晨
    2020 (1):  86-93.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4
    摘要 ( 783 )   PDF(1311KB) ( 774 )  
    目的:基于决策树模型探讨引起幼儿超重的关键因素。方法:招募南昌市23所幼儿园5 870名3~6岁幼儿,测量身高、体重;问卷调查幼儿身体活动、静坐行为、出生信息,父母的育儿方式、身体形态、锻炼行为和家庭情况,并将其划分为36个变量;采用IBM SPSS modeler软件创建CHAID决策树模型,筛选幼儿超重的关键性因素。结果:CHAID模型准确率达85.23%。CHAID模型结果显示,8个变量与幼儿超重有较强关联性,各变量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室外身体活动时间、父亲BMI、母亲BMI、父亲收入、室内身体活动时间、父亲受教育程度、喂养方式、看电视时间。结论:身体活动尤其是室外身体活动与幼儿超重的关系最为密切,父母肥胖程度、父亲收入与受教育情况、喂养方式、静坐行为也是导致幼儿超重的关键性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特质正念:锻炼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
    徐唯
    2020 (1):  94-99.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5
    摘要 ( 3350 )   PDF(1113KB) ( 1047 )  
    正念是现代心理学中一个新的构念,近年来,正念已成为众多应用心理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此背景,本文介绍了正念的研究概况;分析了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的价值和依据;构建了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内容的理论框架。综合分析说明:特质正念是一种积极的人格特质;特质正念研究是锻炼心理学发展的内在需要;体育锻炼心理结构与正念心理结构具有较高的契合度,为锻炼心理学中特质正念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特质正念研究内容丰富,为解决锻炼心理学中多方面问题提出了新的切入点。因此,特质正念为锻炼心理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教育训练学
    足球3对1传控球练习中运动员年龄阶段与场地大小关系的研究
    李云广, 李大威
    2020 (1):  100-106.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6
    摘要 ( 838 )   PDF(1167KB) ( 720 )  
    目的:探讨3对1传控球练习中运动员年龄阶段与练习场地大小的关系,为今后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所中小学校4个年龄段(U10、U12、U14、U16)112名男子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按年龄阶段平均分为4个组别,每个组别平均分成7小组,每小组4个人。每个小组受试者交替在8 m、10 m、12 m正方形场地内进行3对1传控球练习,统计每个小组在不同规格场地内的传球质量、传球速度、传球路线、接应、对抗强度等指标。结果:U10的传球成功率和连续传球平均次数均明显低于U12、U14、U16(P<0.01);U10在8 m场地的动作时间短于10 m和12 m场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12在8 m场地和10 m场地动作时间短于12 m场地,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U10 的接应角度小于U12、U14和 U16,差异显著(P<0.01);所有组别的受试者将球传向开放区的比例都超过了60%;传球瞬间抢球人与球之间的距离,按 8 m、10 m、12 m的顺序依次显著性增长;U10、U12 与U14、U16相比,抢球人与球之间的距离明显短。结论:12 m练习场地对于U12年龄段和U14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过大,不能有效提高其传接球技术;U14年龄段是3对1传接球技术形成的重要时期;对于U14年龄段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员,从14岁到16岁这个期间的3对1传控球训练,8 m场地效果好于10 m和12 m场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10~11岁优秀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水平评价与诊断研究
    郑湘平, 肖紫仪, 聂应军
    2020 (1):  107-113.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7
    摘要 ( 771 )   PDF(1647KB) ( 743 )  
    力量素质是女子体操运动员提高竞技能力的重要基础,对其评价与诊断是提高力量训练质量的重要保障。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调查等方法,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及标准,对中国10~11岁优秀少年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进行评价与诊断,在微观上揭示该年龄段运动员力量素质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在宏观上厘清10~11岁组女子体操运动员力量素质整体训练水平和发展方向,为教练员科学制定力量训练计划和发展目标、提高训练效率和科学选材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跆拳道后横踢四种战术动作击打速度效果特点及对运动训练的启示
    徐春杰, 刘卫军, 刘德皓, 于海龙
    2020 (1):  114-120.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8
    摘要 ( 2993 )   PDF(2024KB) ( 937 )  
    目的:研究跆拳道后横踢4种战术动作的击打速度效果及对运动训练的启示。方法:以跆拳道后横踢“进攻”“迎击”“反击” “近身”4种战术动作为研究对象,运用Motion-Analysis红外光点高速运动捕捉测试系统,研究在“空击”状态下部分关节转动幅度,人体重心位移变化,膝关节和踝关节的速度、加速度;并运用电子护具采集后横踢4种战术动作的击打力量。结果:进攻、反击战术动作在骨盆、髋关节旋转上与迎击、近身战术动作有差异(P<0.05),而在躯干、膝和踝关节旋转上没有差异(P>0.05)。进攻、迎击、近身战术动作的提膝向心加速和踝关节离心加速好于“反击”(P<0.05)。进攻、迎击、近身战术动作的提膝速度、击打速度均高于“反击”(P<0.05),击打力量也高于“反击”,尤其是“进攻”(P<0.05)。“进攻”和“反击”重心移动速度高于“迎击”和“近身”(P<0.01),向心加速度也高于“迎击”和“近身”,尤其是“进攻”(P<0.05),但“反击”移动方向与击打方向相反。结论:跆拳道后横踢4种战术中,“进攻”与“反击”,“迎击”与“近身”动作结构类似;“进攻” “迎击” “近身”在整个过程中各环节动作肌肉收缩用力、动量传递、击打力量方面均优于“反击”,特别是“进攻”显著优于“反击”。在运动训练中,要以比赛规则为导向,了解战术运用现状,科学提高击打速度,提升击打效果策略,更新运动训练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韩男子短道速滑1 500 m战术定位与滑行节奏的对比研究
    郑小凤, 何颖
    2020 (1):  121-126.  doi: 10.15942/j.jcsu.2020.01.019
    摘要 ( 794 )   PDF(1223KB) ( 657 )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7-2018年短道速滑世界杯、世锦赛及平昌冬奥会中韩男子1 500 m比赛进行分析,比较两国男子运动员的战术定位特征与滑行节奏差异。结果表明:(1)两国男队在1 500 m项目上的成绩存在一定差距,韩国男队更佳;(2)比赛开始阶段的各圈滑行位置排名与最后名次关系不大,随着比赛圈次增加,两者间相关性增强;(3)韩国男子运动员在第1-10圈的位置排名并不靠前,但最后4圈处于领滑位置的概率高于中国男子运动员;(4)中韩两国男子运动员平均单圈用时差异主要表现在最后4圈且韩国男子运动员用时更短;(5)韩国男子运动员在决赛与非决赛阶段比赛总用时均比中国男子运动员短。结论:韩国男队在1 500 m项目上更具优势,中国男子运动员在最后4圈对领滑位置的占领率较低且加速滑行与超越冲刺能力较弱。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