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16-01-15 上一期    下一期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宋代彩绘童子抱鞠俑考释
    郝 勤,高 潇
    2016 (1):  1-5.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1
    摘要 ( 1959 )   PDF(2437KB) ( 1839 )  
    宋代是中国古代蹴鞠发展的巅峰时期。本文以文物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展现宋代社会对蹴鞠运动的健身价值和道德教化的认知从而鼓励儿童进行蹴鞠情况,研究发现,文人与艺术家对蹴鞠描述角度不同导致宋代儿童蹴鞠文物较多而文献记载较少的现象。同时本文首次对成都体育学院博物馆馆藏宋代抱鞠童子彩陶俑进行了考证研究,反映出宋代儿童蹴鞠情景、鞠球的制作工艺的进步、鞠服鞠靴的规范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前沿探析
    潘 华
    2016 (1):  6-10.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2
    摘要 ( 1987 )   PDF(1093KB) ( 2678 )  
    运用文献资料及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代表作,主要包含学术专著、科研课题、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等,认真梳理出此间的重要成果。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也有不足之处。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还需要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研究视野等方面实施改进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权利的内涵及形态
    宋亨国 ,周爱光
    2016 (1):  11-17.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3
    摘要 ( 1899 )   PDF(1144KB) ( 2045 )  
    道德自由、法定自由和社会自由构成了权利的法哲学基础,三者紧密联结,不可分割,共同推动主体权利形态的转化和实现。体育权利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类基本权利,在诸多社会因素的作用下,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日益成为人全面发展的一种手段。体育权利既具有权利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时也具有自身的固有属性,二者针对性不同,应当区别对待。研究认为:体育权利的来源、内容和形式广泛,仅仅将其限定为法定权利的观点有失偏颇。且现实中存在着多种体育权利形态,其中,应有体育权利是基础,固有体育权利是依据,法定体育权利是核心,实有体育权利是归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强国背景下提升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路径研究
    苟 明,杨 辉
    2016 (1):  18-22.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4
    摘要 ( 1761 )   PDF(1113KB) ( 1560 )  
    基于体育文化整体实力概念相关研究成果的欠缺,对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探索与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是指体育文化各构成要素向社会彰显的一种综合力量。它包括体育文化服务力、体育文化生产力和体育文化传播力三个方面的内涵。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当前增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战略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提出了增强体育文化整体实力的战略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重视野下的奥运体育展示传播——兼议大型综合赛事体育展示传播的特点
    李金宝
    2016 (1):  23-27.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5
    摘要 ( 1562 )   PDF(1213KB) ( 1779 )  
    通过资料分析法、文献综述法、逻辑归纳法,回顾奥运体育展示的发展历程,对南京青奥会体育展示工作进行个案研究,简述了奥运传播过程中的体育展示功能,提出体育展示是体育文化创意性传播和赛事包装艺术化传播;研究了体育展示组织内和组织外的传播模式,着重分析了体育展示的受众、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效果等元素的特点;展望了运动项目与主办国(地区)文化的高度融合、体育展示内容视觉化呈现、新媒体技术强化观众互动的体育展示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城乡体育消费差距的动态变化特征研究
    郭荣娟
    2016 (1):  28-33.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6
    摘要 ( 1800 )   PDF(1552KB) ( 1870 )  
    本文在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背景下,利用有别于传统线性平稳性的检验方法,采用Chortareas&Kapetanios(2009)所提出的SPSM结合KSS傅立叶单位根检验对1978-2012年期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城乡体育消费差距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由于非线性傅立叶函数具有能够检验带有各种未知平滑结构突变点的非线性稳定的功能,因此在检验含有结构突变的非线性时间序列比传统线性的检验方法具有更高的检验“势”。实证结果表明上海、海南、新疆、青海和贵州地区的城乡体育消费差距的变动状态呈现稳定的趋势,表明这些收敛地区的城乡二元结构模式逐渐消失,而其他地区的城乡体育消费差距呈非线性发散趋势,意味着这些发散地区的发展模式仍具有较为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发展特点,表明仅仅依靠市场调节作用尚不能控制这些发散区域的城乡体育消费差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符号学视域下的太极拳品牌消费研究
    云 峰,王 岗
    2016 (1):  34-39.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7
    摘要 ( 1543 )   PDF(1129KB) ( 1538 )  
    在体育产业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当下,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演绎的研究方法,从符号学的视角,对太极拳品牌蕴含的产业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太极拳品牌消费仍然停留在低端层面,太极拳品牌文化含金量不高,文化产品缺乏附加利益,健身培训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等问题。太极拳品牌消费必须重视符号意义的建构,突出示差符号消费,使太极拳品牌消费具有身份、地位的象征意义,并重视太极拳品牌消费空间的拓展。惟其如此,太极拳品牌才能彰显出巨大的产业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研究·武术文化
    中国武术文化研究述评
    郭玉成
    2016 (1):  40-45.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8
    摘要 ( 1832 )   PDF(1130KB) ( 1824 )  
    文章分析了1991-2015年间中国的武术文化研究学术论文,提出了武术文化研究的8个主要方面,包括:武术文化研究的新视野、新方法、新背景,中国传统历史与武术文化研究,武术文化的地域、区域研究,武术传播研究,武术文化本体研究,武术教育研究,中外武术文化比较研究,武术发展研究等。本研究旨在总结中国武术文化研究的方向,以建立中国武术学术共同体和形成中国特色的学术范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术教育观需要一次境界跨跃:从技能教育转向文化教育
    马 剑,邱丕相
    2016 (1):  46-50.  doi: 10.15942/j.jcsu.2016.01.009
    摘要 ( 1596 )   PDF(1089KB) ( 1695 )  
    当前,武术教育面临的实际危机,是既缺乏对武术文化教育意义的深刻理解与认知,又缺乏对武术文化教育理念的实践。从理论基础而言,武术技能教育是以武术技能为中心的工具理性的功利主义教育,而武术文化教育则是以人为本的文化传承和精神培育的养成教育。从技能教育转向文化教育实则是一次武术教育境界的巨大转变,它将有助于认清武术技能教育着重于技能完成的生物体训练,武术文化教育着重于“文武兼备”的完善之人的培养。由此,武术教育才能充满希望,武术未来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拳种与村落:武术人类学研究的实践空间
    王明建
    2016 (1):  51-54.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0
    摘要 ( 1451 )   PDF(1096KB) ( 1563 )  
    我国体育人类学的发端肇始于对传统体育的研究,但不能忽视的是:运用文化人类学理论和方法对中国武术的研究却异常薄弱。前期相关武术理论的研究和探讨,大都以历史学、民俗学为框架和导向,注重参与观察的人类学理论的介入也仅仅大都停留于对其必要性的理论阐述,武术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几乎近于一个盲区,少而无力。论文在梳理我国体育人类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文化人类学对我国武术文化进行研究的构想:(1)乡土村落:引入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式的独有视窗;(2)武术拳种:与村落武术研究交相辉映的微观个案;(3)固定的村落与流动的拳种:构筑与交织中国武术研究的文化版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武术文化传承的层次空间、时代困境与未来走向
    范铜钢,郭玉成
    2016 (1):  55-60.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1
    摘要 ( 1640 )   PDF(1128KB) ( 1602 )  
    本研究以文化学为视角,从文化构成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形态出发,通过对文化层次论解析,研究指出,武术文化传承存在着“原始形态留存”“文化精髓延续”与“文化脉络延伸”三种递进传承层次。从武术文化传承层次空间思量,现代武术文化传承主要面临着“静态”文化保护不遗余力,但“活态”内核文化传承不力;“非遗”文化制度建设完善,但“民间”传承环境受到挑战;“学风”文化气质逐渐养成,但“出新”文化思维动力不足等困境。要实现武术文化传承第三层次空间的突破,研究认为,武术文化传承应围绕传承内容开展传承活动,在内容建设中传承文化精髓;围绕传承主体建立传承机制,在制度建设中不断推陈出新;围绕传承方式形成传承思维,在吐故纳新中走向存续传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训练与竞赛
    网球发球技术系统观及合成协同训练体系研究
    蒋宏伟
    2016 (1):  61-65.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2
    摘要 ( 1718 )   PDF(1104KB) ( 1728 )  
    通过分析我国网球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在发球技术环节上的差距,否定了有关发球可完全由发球者自由操控的片面发球观,首次提出应将发球视作为一个完整体系的发球系统观,指出优秀网球运动员的发球应追求合成与协调效应,具体包括:(1)从静态到动态合成和协同;(2)发球各个相关要素(学科)之间合成和协同;(3)由外在到内在合成协同。本研究在提出了“发球系统说”的基础上,构建了网球发球合成协同训练体系:(1)优先发展协调性,统摄发球诸环节,达成发球训练合成和协同效应;(2)注重发球与下一拍技术间的衔接,实现合成协同效应;(3)纵向一体融通,发挥身体的整体能力;(4)增效节“能”,升华合成协调效应;(5)形成个体最佳发球节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国大学生网球丙、丁组男双技战术运用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
    万峰铭
    2016 (1):  66-69.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3
    摘要 ( 1922 )   PDF(1089KB) ( 1779 )  
    采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临场观察等方法对全国大学生网球丙组、丁组男双运动员技战术运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丙、丁组男双运动员在比赛中发球局战术多以压制对方反手、寻求稳定为主,接发球战术具有明显的单打接发球战术特点,临场阵型选择多以“一网一底”为主。在发球质量、接二发战术运用能力、网前抢网及中场对抗能力、破网能力、抓关键分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欠缺。建议在训练及比赛中注重提高发球和接发球质量,强化“主动拦击,积极抢网”,加大中场和近网拦截训练,提前攻守转换时间,并在加强沟通与信任的基础上,制定发球局与接发球局策略以形成不同的战术套路,从而逐步提高技战术运用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足球运动专项有氧耐力训练设计实证研究
    水祎舟,黄竹杭,耿建华,郝霖霖,傅鸿浩
    2016 (1):  70-77.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4
    摘要 ( 2122 )   PDF(1438KB) ( 1713 )  
    目的:旨在结合足球运动项目专项特征的基础上,探索不同形式有球训练方法与手段设计是否能够有效提高足球运动员专项有氧耐力的训练水平。方法:以12名北京体育大学男子足球代表队队员为实验对象,利用Polar Team2团队心率监控系统,对所设计的结合球有氧训练方法与手段进行科学验证和监控分析。结果:(1)在4v2移动传控练习中50%-80%强度占总负荷的98.65%;(2)6v6击垒得分练习中60%-90%强度占总负荷强度的99.48%;(3)在4v4无方向传抢练习与小场地比赛练习中70%以上强度分别占总负荷的98.44%与96.96%,其中90%-100%强度百分比分别占总负荷的74.69%与69%。结论:不同负荷强度与训练控制要素下的结合球训练设计能够满足足球运动专项有氧耐力训练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方法在乒乓球技战术能力分析中的应用
    杨 青, 张 辉
    2016 (1):  78-82.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5
    摘要 ( 1469 )   PDF(1524KB) ( 1706 )  
    运用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对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的技战术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BP神经网络和多元回归构建的技战术能力模型都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效能,但BP神经网络在拟合和预测精度上优于多元回归;(2)优秀男子乒乓球运动员第一重要技战术能力为发抢能力,第二重要为发球轮相持能力和接抢能力,接发球轮相持为第四重要能力;(3)乒乓球运动员技战术能力间存在补偿效应,各种技战术水平组合的比赛评定总分大于13分即可获得比赛胜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员倦怠的概念、理论模型及研究展望
    叶绿,王斌,马红宇,吴敏,董良山
    2016 (1):  83-88.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6
    摘要 ( 1813 )   PDF(1249KB) ( 1606 )  
    运动员倦怠是指个体资源与环境要求之间的不平衡,运动员出现即时的、短暂的身心紧张反应,当长期难以有效恢复时,压力反应不断积累,并逐渐发展成以情绪/体力耗竭、成就感降低、运动负评价为特征的身心症状和功能失调状态。它与过度训练综合症、压力、抑郁等现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需研究者差别对待。目前,已有多种理论模型对运动员倦怠进行解释,包括认知—情感压力模型、消极训练压力反应模型、单一认同发展和外部控制模型、运动承诺模型和整合模型。同时,也有研究者基于自我决定理论和成就目标理论对运动员倦怠的形成机制进行研究。未来可基于工作需求—资源模型考察影响运动员倦怠的外源性因素,从积极心理学视角出发探讨哪些心理资源有助于抵抗运动员倦怠,在研究方法上可采用纵向追踪和质性研究,积极开展运动员投入相关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篮球队内部球员冲突与满意度:组织公民行为的中介作用
    杨尚剑,孙有平
    2016 (1):  89-95.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7
    摘要 ( 1500 )   PDF(1238KB) ( 1568 )  
    目的:厘清篮球队内部球员冲突与球员组织公民行为及满意度三者之间的关系,重点检验组织公民行为在球员冲突与满意度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以国家体育总局篮球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U15 年龄层次的336名男子运动员为样本来源,进行球队内部球员冲突量表、球员组织公民行为量表以及球员满意度量表的测试,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球队内部球员冲突对组织公民行为的4个维度均有显著的解释力(R2=0.042、0.166、0.195和0.287,公式0.01),对满意度的2个维度的解释力也显著(R2=0.049和0.080,公式0.01)。组织公民行为对满意度的2个维度解释力显著(R2=0.108和0.149,公式0.001)。当球员之间冲突和组织公民行为同时预测球员满意度时,在加入组织公民行为变量后,球员冲突对满意度2个维度影响的效果均明显下降,其中,对“个人表现”维度的影响虽然下降但仍然显著(ΔR2=0.024,公式0.05),对“球队表现”维度的影响变得不显著(ΔR2=0.008,P>0.05)。结论:球队内部球员冲突不利于球员做出组织公民行为以及提升球员的满意度,而球员做出的组织公民行为对于提高球员的满意度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球员之间的冲突正是通过降低球员的组织公民行为而进一步对满意度形成负面影响的,即组织公民行为在球队内部球员冲突与满意度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花样游泳教练员领导行为与运动员一般自我效能感:运动员性格的中介作用
    湛 慧
    2016 (1):  96-102.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8
    摘要 ( 1467 )   PDF(1161KB) ( 1118 )  
    探讨花样游泳教练员领导行为、运动员性格特征和运动员一般自我效能感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采用量表测试法对江苏省81名花样游泳运动员进行数据采集。运用相关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1)花样游泳教练员领导行为的多个维度可显著预测运动员的一般自我效能感;(2)不同领导行为可显著预测运动员的不同性格特征;(3)运动员性格特征的不同维度在教练员领导行为和运动员一般自我效能感间,分别具有不同程度的中介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限制手臂摆动对人体步行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
    李秋捷,曲 峰,万祥林
    2016 (1):  103-108.  doi: 10.15942/j.jcsu.2016.01.019
    摘要 ( 1795 )   PDF(1956KB) ( 1749 )  
    目的:探讨手臂摆动对人体行走步态特征的影响,从而为无臂的仿人机器人以及假肢的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用10名青年男性大学生为受试者,以1.5±0.3m/s的速度完成手臂自然摆动和限制双臂摆动的行走运动,研究采用Kistler三维测力台、Motion红外高速运动捕捉系统同步采集受试者行走时动力学和运动学数据。结果:(1)限制摆臂会显著降低步行频率;(2)限制摆臂会显著增大步行时重心的上下摆动、减少骨盆的旋转角度;(3)踝关节的生物力学参数在两种不同运动状态下表现出显著性差异,不摆臂时踝关节屈伸角度增大、屈伸力矩增大、关节做功增大;同时,不摆臂会造成膝伸力矩显著性增大,做功增多;针对髋关节,不摆臂会造成髋关节的屈伸角度增大;(4)下肢各参数在两种走路模式上表现出高度的相关性。结论:步行中手臂自然摆动可以降低腿部的能量消耗,是节省能量的一种行走模式;摆臂与不摆臂两种行走状态下肢的运动模式在不同水平上高度一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秀女子跳高运动员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比较分析
    张 艳,张 建,程 亮
    2016 (1):  109-113.  doi: 10.15942/j.jcsu.2016.01.020
    摘要 ( 4459 )   PDF(1186KB) ( 5568 )  
    探讨优秀女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动作的运动学特点,比较健将(n=6)与一级组(n=8)在助跑、起跳阶段运动学参数差异,为运动员科学训练提供定量依据。对身高、体重相配匹的健将和一级组成功完成的背越式跳高全过程进行三维录像拍摄,Simi Motion9.01采集的运动学数据进行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并与成绩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1)助跑阶段:健将组倒3步、2步、1步重心合速度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倒1步后倾角显著小于一级组(P<0.05);(2)起跳阶段:健将组内倾角变化幅度、起跳腿髋关节蹬伸幅度、重心变化幅度非常显著大于一级组(P<0.01),起跳腿着地时相重心垂直速度、离地时相重心高度显著大于一级组(P<0.05);(3)倒1-3步重心合速度、起跳蹬伸过程髋、踝关节角度、内倾角和重心高度变化幅度与成绩显著正相关;倒1步后倾角、起跳时相摆动腿角速度、起跳腿着地时相内倾角与成绩显著负相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校体育学
    PDCA循环:关于优化成果导向体育课程方案的研究
    夏俊彪,程传银,王庆军
    2016 (1):  114-119.  doi: 10.15942/j.jcsu.2016.01.021
    摘要 ( 1692 )   PDF(1132KB) ( 1581 )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优化成果导向的体育课程方案的PDCA循环加以分析;同时,采用实证化和人文化相结合的课程评价方法,对课程方案进行评价。分析认为,PDCA循环包括方案评价计划设计、数据收集、原课程方案实施效果核查与改善后课程方案实施效果验证四个环节,并且它们构成了一个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能够确保体育课程方案得到不断改进。研究的结论是,PDCA循环通过对课程方案成果目标的纵向分解,确保了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衔接性;另外,在评价课程方案的过程中,为了节省时间,教师应借助正式与非正式评价、抽样与完整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采用适宜动作成分与注意、理解、努力相结合的评价工具,来反馈评价信息,找出学生的优势和劣势,诊断学生劣势缘由,最终提出改进假设,修正课程方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教学专家与初级教师课堂发问行为特征研究
    张朝霖
    2016 (1):  120-126.  doi: 10.15942/j.jcsu.2016.01.022
    摘要 ( 1681 )   PDF(1162KB) ( 1673 )  
    目的:探讨体育教学专家与初级教师的课堂发问类型、候答技巧及理答技巧,为改善体育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及增进初级体育教师快速成长提供重要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拍摄及运动图像采集法,详细观察并统计两类体育教师每人各4堂体育课的发问行为。结果:(1)两类体育教师发问类型均以记忆性问题为主,其中专家教师在单节课发问数目、分析推理及评监批判性问题的发问率显著高于初级教师,而想象创造性问题的发问率则相反;(2)体育专家教师单个问题平均候答时间短于3秒,但却显著长于初级教师单问题均值,其中“教师指名对象”及“教师自问自答”是两类教师最常用的候答技巧且不存在候答时间上的差异,而在“教师重述问题”及“教师一问多答”候答技巧中,教学专家的候答时间明显长于初级教师;(3)理答技巧中,专家教师单节理答问题总量明显高于初级教师,且理答技巧运用最多的是“给予指导性答案”及“建议一个特别的活动”;(4)与非专长课相比,体育教学专家在专长课中有更多的发问行为,更多地运用评监批判性提问,更多地使用一问多答,更多地给予指导性答案。结论:初级体育教师与体育教学专家的发问类型、候答技巧及理答技巧三方面差异明显,故初级教师适当观摩专家教师的课堂教学非常必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