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当期目录

    2020年, 第4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0-11-15 上一期    下一期
    特稿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再探——以成都体育学院为例
    刘青
    2020 (6):  1-6.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1
    摘要 ( 1269 )   PDF(1093KB) ( 613 )  
    “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要求。文章通过回顾新中国大学发展的经验得出结论,国家改革发展“特别的时代”才会出现大学改革发展的黄金时代。“双一流”是新时代顺应国家发展特别是国际竞争需要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这意味着包括体育院校在内的大学迎来了改革发展的又一黄金时代。基于此,文章以成都体育学院近年来的“抓机遇、促改革、筑平台、强党建”等改革举措为例,对“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再思考,提出要通过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大学治理能力及水平,全面提升行业话语权,全面提升学校学科竞争力等发展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体育专题
    新中国70年国家认同、社会性别与竞技体育互动关系的演变
    董进霞
    2020 (6):  7-13.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2
    摘要 ( 724 )   PDF(1135KB) ( 667 )  
    文章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符号互动论和女性主义理论为依据,辅以半结构式访谈,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女运动员、相关教练员和体育管理者进行了采访,从文化传统、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等宏观因素,国家政策、运动队管理、家庭关系等中观因素及运动员训练、生活和比赛等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揭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国家、社会性别与竞技体育之间的复杂而多元变化的动态关系。研究表明:新中国成立之初到20世纪60年代初,以“新社会”为特色的国家认同,以男女平等为标志的社会性别关系与以代表新中国参赛为特征的竞技体育之间初步形成了积极的互动关系;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阶级斗争”为特色的国家认同,以男女都一样为标志的社会性别关系与以“友谊第一、比赛第二”为特征的竞技体育之间存在着交互影响的互动关系;从1979年到2000年,以小康社会为特色的国家认同,以多元平等为标志的社会性别关系与以奥运争光为特征的竞技体育之间呈现出一种互为促进的良性关系,国家形象和社会性别通过竞技运动成绩而发生交互影响;新世纪以来,以民族复兴为特色的国家认同,以合作竞争为标志的社会性别关系与以均衡发展为特征的竞技体育之间呈现错综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女性体育研究:回顾与反思
    孙淑慧, 李楠
    2020 (6):  14-20.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3
    摘要 ( 1072 )   PDF(1176KB) ( 830 )  
    “女性体育”在当下及以后较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极具吸引性的研究课题,总结与反思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现况与存在的问题,对于推进我国女性体育研究的深入有积极的意义。20世纪80年代开始,学界开始关注妇女与体育问题,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文献量来看:与体育学其它领域相比,数量上均略逊,反映出,“女性体育”问题在体育学中尚属边缘领域;从研究主体来看,我国女性体育研究领域缺乏稳定的研究者;从研究内容和研究视野来看,总体呈现出一种“粗放”“表浅”的倾向,忽视对个别的、具体细节问题的深度挖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性体育参与社会支持体系的研究综述及展望
    林金玉, 熊欢
    2020 (6):  21-26.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4
    摘要 ( 641 )   PDF(1156KB) ( 579 )  
    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可以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使女性获得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从概念、理论视角、方法、内容等方面梳理现有关于中外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研究,提炼出女性体育参与的社会支持维度,发现当前研究内容较为单一,以量化研究方法为主。因此,本研究提出以身体理论、女性主义理论为基础,从性别、角色、权力、地位四个方面构建以社会网络支持、社交环境支持、建成环境支持、社交媒体支持、社会信仰支持为核心的女性体育参与社会支持体系,以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建立一个全方位的社会女性体育参与的促进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校体育专题
    我国体育教师知识研究:主题嬗变、热点聚焦与展望
    何耀慧, 汪晓赞, 杨光
    2020 (6):  27-33.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5
    摘要 ( 760 )   PDF(1304KB) ( 636 )  
    为了解我国体育教师知识研究现状,探究其发展的脉络和历程,并聚焦其主要研究热点与趋势,本文采用Citespace分析软件,对CNKI收录的195篇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对比国外体育教师知识研究进展,得出以下结论:我国体育教师知识研究呈现整体上升的趋势,经历了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和能力及学科教学知识三个发展阶段,目前主要聚焦于体育教师PCK、知识转移及体育教师CK等三大领域。体育教师知识研究与教育领域及国外体育教育领域在研究的深度、实践性和特定领域化方面仍有差距;研究对象指代不明确,初步呈现向多元化发展的迹象;研究理论单一,主要移植教育领域,缺乏立体化的发展;研究方法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测试工具研制的科学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未来应在体育教师知识研究的专注性、系统性和持续性方面给予重视。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美国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历史演进及其实践启示
    王涛, 李卫东
    2020 (6):  34-40.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6
    摘要 ( 1407 )   PDF(1141KB) ( 823 )  
    从18世纪晚期欧洲体操的移入至21世纪初健康优化体育课程(HOPE)的出现,美国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已有两百余年的历史进程。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社会背景、哲学思想、政策环境、国家体育教育标准、课程模式结构与内涵五个方面总结其历史演变的内涵。研究结论如下,美国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发展与18世纪以来美国社会发展大背景密切相关,特别是19世纪晚期美国体育课程汲取校际间竞赛运动与体育设施运动形成的社会资源取得了体育课程研发历史性的发展。受此影响,美国体育课程教学模式也渐兼具标准化与多样性的特征。终身体能教育模式、运动教育教学模式、游戏性练习和教学比赛教学模式、个人与社会责任教学模式、拓展教育教学模式与团体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满足课程标准的不同维度,具有运动技能、品质行为教育等不同课程目标的侧重。比较目前中美两国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认为发展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理念,采用综合的方法提升教育哲学思想的综合性、可操作性,针对体育课程目标有差异性的侧重去适时开发“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实验版本可为我国体育课程教学模式赶超一流创造历史性的机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疫情之下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省思
    吕钶, 胡庆山
    2020 (6):  41-47.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7
    摘要 ( 1214 )   PDF(1135KB) ( 678 )  
    文章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体育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现实挑战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我国健康教育实施策略提供理论参考。研究指出,体育健康教育在国家层面是落实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在社会层面是保障全民身心健康的基本途径,在个人层面是培养健康行为的核心内容。我国体育健康教育的现实挑战表现为:(1)政策约束力与可操作性不强,导致体育健康教育开展实效难如预期;(2)价值认知的“浅表化”与“单一化”,造成了体育健康教育处于社会边缘地位;(3)“粗放式”的人财物投入,削弱了体育健康教育实施的基本保障;(4)监督评价的制度性缺失,消融了体育健康教育的规范化品质。提出以下策略:推进“健康中国”战略重心下移,强化体育健康教育政策的刚性执行;拓宽全方位的宣传渠道,提升目标群体的价值认同;建立健全监督评价的问责机制,优化人财物保障的配置结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OVID-19疫情下线上大学体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
    胡启林, 丁小博, 陈莉, 代沛文
    2020 (6):  48-52.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8
    摘要 ( 1264 )   PDF(1086KB) ( 654 )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针对新冠疫情对高校正常开学和课堂教学造成的影响,在调研高校线上教学现状基础上,从课程设计目标、设计思路、核心内容、教法优化、评价机制等5个方面构建了“一体两翼三基本”的线上大学体育课程体系。研究发现:学生体育内涵认知和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生命安全知识和技能得到强化;有效启发了学生的体育思维,增加了学生抗疫信心;增强了师生互动体验,学生学习满意度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以来我国学校体育的研究热点及其动态演变——基于CNKI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1992-2019)的可视化分析
    杨洋, 赵波, 柳印, 潘胡波, 雷欢, 刘力宁
    2020 (6):  53-59.  doi: 10.15942/j.jcsu.2020.06.009
    摘要 ( 1154 )   PDF(1894KB) ( 608 )  
    文章以CNKI数据库1992—2019年收录的2 196篇关于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核心期刊及硕博士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知识图谱分析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研究内容及其动态演变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对学校体育的研究从宏观视角转向微观视角,研究广度与深度逐阶段扩展;(2)从马克思普遍联系的视域切入学校体育发展进行研究的趋势明显;(3)当今我国学校体育研究的历史背景与政策导向性越趋明显,但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创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人文社会学
    残疾人体育研究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王广虎, 冉学东
    2020 (6):  60-66.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0
    摘要 ( 560 )   PDF(1121KB) ( 624 )  
    残疾人体育研究已成为我国体育学研究中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就残疾人体育研究现有的成果来看,研究的问题意识有待提升,研究的特殊性认识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空间有待拓展。进入新时代,当下的残疾人体育研究,应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和全球化发展的潮流,强调残疾人问题的类存在认识、道德性认识、社会性认识和体育性认识,从而形成一个具有学术导向意义的认识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然与应然:竞赛表演与体育传媒共生关系研究
    朱凯迪
    2020 (6):  67-73.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1
    摘要 ( 702 )   PDF(1120KB) ( 631 )  
    竞赛表演是建设健康中国和推动体育产业向纵深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前我国竞赛表演难以做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竞赛表演和体育传媒尚未形成良好地互惠共赢态势。基于此,文章在产业共生理论指导下,尝试对我国竞赛表演与体育传媒两个产业之间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竞赛表演与体育传媒存在共生关系,但呈现共生度较低、共生互惠非对称、共生能量交流不畅的实然状态。通过提出健全共生机制、提升共生关联、畅通共生界面、进化共生模式的具体建议,以期推动两者共生发展朝着理想方向加速演进,尽快达成共生稳定性强、共生效率高、共生单元利益诉求均能满足的一体化对称互惠的共生应然状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北京冬奥语境下大众冰雪运动参与动机、运动投入、参与满意度与持续参与意图的关系
    李京律, 马江涛, 李树旺, 李震宁
    2020 (6):  74-79.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2
    摘要 ( 726 )   PDF(1247KB) ( 596 )  
    文章在冰雪运动参与动机、运动投入、参与满意度与持续参与意图等理论研究基础上,构建参与动机与持续参与意图的影响机制模型。利用北京地区8个室内外滑冰场和7个滑雪场的调查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参与动机的四个维度中知识性动机和胜任-熟练性动机都与运动投入正相关,社交性动机与运动投入负相关,其中胜任-熟练性动机对运动投入产生的影响更强;参与动机的四个维度中只有刺激-逃避性动机对运动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运动投入对参与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参与满意度对持续参与意图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经济转型背景下扩大体育消费的动因剖释、发展趋向与路径优化
    刘冬磊, 王子朴, 刘朝霞
    2020 (6):  80-85.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3
    摘要 ( 671 )   PDF(1107KB) ( 684 )  
    扩大体育消费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夯实消费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本文通过梳理扩大体育消费的逻辑脉络与发展方向,认为目前体育消费文化有待进一步改善,体育消费与娱乐消费的同质化冲突,体育消费政策体系对接不畅,居民体育消费支付能力提升,但上行走势受阻。研究认为:我国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扩大体育消费需完善体育消费的政策举措,注重开拓新的体育消费领域,做好体育消费细分市场,引导理性的体育消费理念,促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可持续性体育消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境模塑:基于凉山“彝族赛马”的个案分析
    韩玉姬, 王洪珅, 梁勤超
    2020 (6):  86-91.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4
    摘要 ( 639 )   PDF(1115KB) ( 724 )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其多元价值需要进行多理论维度的解读。文章选取四川凉山州“彝族赛马”作为研究个案,在理清“生境”概念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2个维度阐述了彝族赛马的生境模塑问题,旨在尝试性地揭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所处生境的关系及其一般性规律。具体从彝族赛马所具有的特质和族群选择的角度,分析了生境对于其文化个性形成的模塑,以及作为一种生境适应的结果,彝族赛马承载了多方面的民族文化意涵,作为一种特殊的民族传统文化体现着彝族族群的集体情感,并成为民族精神的载体。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人体科学与运动训练
    冠状病毒对感染患者心肺适能与肌肉适能影响的系统评价
    黄婷, 赵广高, 梁凯婷, 何梓豪, 全明辉, 苏利强, 夏志, 付近梅, 孙顺利, 吕文娣, 王润泽
    2020 (6):  92-99.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5
    摘要 ( 594 )   PDF(2415KB) ( 637 )  
    目的:探讨冠状病毒对感染患者心肺适能与肌肉适能的影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后期运动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CNKI等数据库检索现有发表的国内外有关人类致命冠状病毒与患者心肺适能、肌肉适能等关系的相关文献,根据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文献相关信息进行系统评价综合分析。结果:共纳入23篇文献,22篇非随机化研究NOS质量评分平均分为6.9分,1篇随机对照研究为低偏倚风险。患者出院后心肺适能和肌肉适能指标均低于健康人群。患者心肺适能在出院后3年内逐渐恢复,但最大摄氧量(O2 max)3年内未完全康复,6分钟步行距离(6MWD)1年内未完全康复。患者肌肉适能指标握力、仰卧起坐、俯卧撑出院2周后差于健康人群。运动干预可使患者O2 max、6MWD、握力、仰卧起坐、俯卧撑水平显著提升。患者感染程度、确诊天数、住院天数等分别与握力、6MWD等显著相关。结论:冠状病毒可导致感染患者心肺适能和肌肉适能受损。患者出院后心肺适能和肌肉适能呈好转趋势,但仍需较长时间才能完全康复。患者心肺适能与肌肉适能的变化受感染程度、确诊天数、住院天数等因素的影响。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全数据”驱动下篮球教练员科学决策的案例分析——以2018-2019赛季CBA联赛广东男篮为例
    张铭鑫, 王新雷, 练碧贞, 张遥磊, 徐霄, 李辉
    2020 (6):  100-106.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6
    摘要 ( 711 )   PDF(1897KB) ( 661 )  
    本文选取2018-2019赛季CBA联赛广东男篮的成功案例,通过文献资料搜索、专家访谈和实地调研后,对“全数据”驱动下广东男篮教练员科学决策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揭示广东男篮成功的原因,探究教练员科学决策的实现路径。通过研究发现,实现“全数据”驱动下的科学决策首先需提升主教练执教理念,打造完整的教练团队;其次,形成决策流程化,严格控制信息收集、处理、分析、策略生成和方案实施等环节;最后,结合科技手段,提升决策相关信息的处理效率和准确性,实现科学决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2019年世界杯中国男篮运动表现、失利困境及破解策略
    郭洪亮, 高嵘, 许文鑫, 谢磊, 张琪, 龙雅姿, 郑家君
    2020 (6):  107-112.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7
    摘要 ( 753 )   PDF(1109KB) ( 807 )  
    采用专家访谈法、熵值法等研究方法,以中国男篮和世界前六强球队攻防指标数据分析为导向,对2019年世界杯中国男篮现状、失利困境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男篮竞技实力下滑幅度明显,与世界篮球强国的差距在不断扩大,缺失“整体性、快速灵活、高强度、投篮准”的技战术风格特点。进攻能力不足是中国男篮失利的主要困境。文章提出以下破解策略:(1)调整“双国家队”模式策略,明确未来发展方向;(2)调整外援政策,将外援力量转化为内生资源;(3)回归CBA体测设置初衷,丰富体测内容;(4)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为中国男篮发展筑基;(5)注重教练员选拔制度和队伍建设,教练员自身做到内外兼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场地足球比赛对专项体能影响研究:系统评价、影响因素及研究展望
    韦理鹏
    2020 (6):  113-119.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8
    摘要 ( 842 )   PDF(1583KB) ( 697 )  
    目的:系统评价小场地足球比赛(Small-sided games,SSG)负荷的影响因素及其专项体能训练效果。方法:检索Pubmed、EBSCOHost、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SSG对体能影响的研究,检索期限均从各数据库收录起始至2020年6月15日,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PEDro 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研究表明:SSG对专项体能的影响取决于比赛人数、场地大小、自由球员、练习时间和休息时长等因素;通过对比赛人数、场地大小、练习时间和间歇时长等因素的合理控制,SSG能够成为显著提升足球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无氧能力提升方面效果仍待进一步确定; SSG练习时,建议在面积较小的场地安排比赛,对阵人数为3v3、规定1次触球、要求人盯人防守、强调持球时间为主以及得分方式为停球至底线,以达到提升专项体能的效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域外视野
    作为技艺的体育社会学:我的学思历程——约瑟夫·马奎尔教授学术访谈录
    凯文·杨, 洪建平, 郑辉
    2020 (6):  120-126.  doi: 10.15942/j.jcsu.2020.06.019
    摘要 ( 812 )   PDF(1131KB) ( 645 )  
    约瑟夫·马奎尔教授是体育学科全球排名第一的拉夫堡大学荣休教授,也是过去50年欧洲和北美体育社会学最重要的体育社会学者。研究领域为体育、文化和社会,包括体育暴力、运动损伤、运动和身体/情感、体育和媒体等,当前关注体育和社会理论、体育和全球化。以学术访谈录的形式,从马奎尔教授的个人视角反思国际体育社会学的发展以及体育社会学的技艺,或可对国内体育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实践有所启迪。访谈涉及马奎尔教授个人的学术师承、研究轨迹,体育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体育社会学研究方法,体育社会学在西方尤其是在英国语境下的历史脉络、发展现状、问题和未来展望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