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当期目录

    2016年, 第42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6-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体育人文社会学
    德国的体育与媒介:德国足球与体育媒介的里程碑和基本事实
    托马斯·霍尔基
    2016 (2):  1-7.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1
    摘要 ( 1972 )   PDF(1818KB) ( 1525 )  
    体育在德国大众传媒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从报纸到广播电视再到新媒体时代,体育都是媒介内容中的重要元素。足球更是占据了体育内容中的核心地位。体育是如何被大众媒介转变的,大众媒介如何受到体育的影响,一直是媒介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德国电视史上,收视率排名前十位的节目全部是有德国队参加的世界杯和欧洲杯足球赛的赛事转播,其中收视率最高的是于2014年7月13日举行的巴西世界杯决赛德国队与阿根廷队之间的较量,超过三千万德国民众收看了这场比赛的电视转播。因此,世界杯足球赛对于德国社会和体育新闻而言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梳理了德国足球的发展史,以作者主编的《2011国际体育媒介调查》中的数据为依托,以从1994年美国世界杯开始到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20年中的世界杯和欧洲杯足球赛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发现了不少转变:例如1994年世界杯时,德国电视台转播一场足球比赛的时间是219分钟,到2014年世界杯时已经提升到550分钟。转播过程中比赛所占的比例从1994年的49%下降到2014年的23%。德国民众对体育尤其是足球的狂热,每年可以带来30亿欧元的商业赞助。《2011国际体育媒介调查》在对世界五大洲23个国家和地区81家平面媒体的18 340篇文章展开的大数据分析研究发现,受关注度最高的项目依次是足球、网球、英式橄榄球、曲棍球、冰球、自行车、篮球、澳式橄榄球、高尔夫球和马术比赛,其中足球一项就占据41%的比例,网球和英式橄榄球的比例分别为8%和5%。另一方面,撰写体育新闻的平面媒体记者中90%以上为男性。此外,在足球占据体育报道的比例上,罗马尼亚、葡萄牙、巴西、希腊、德国、波兰、苏格兰、南非、法国和瑞士是最高的,其中罗马尼亚媒体报道的比例高达85%。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女运动员在媒体表征中的15条规则:国际趋势与文化差异
    托尼·布鲁斯
    2016 (2):  8-14.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2
    摘要 ( 1936 )   PDF(1284KB) ( 1389 )  
    本文研究了女运动员在媒体中的表征,总结出15条规则,同时研究文化差异在这15条规则中的体现。在这15条规则中,有13条是对传统新闻媒体的研究,如电视新闻或报纸等;有2条是对新媒体的研究,比如网络等。同时,这15条规则中,有5条正在消失,有4条是一直流行至今的,还有4条是最近兴盛起来的,最后2条是随着新媒体的产生流行起来的。这规则具体如下:(1)旧有的正在消失的五条:媒体对女性运动,比如美国的女篮,关注较少;性别标识,男性参与运动是正常的,而女性参与运动则是修饰,是一种调和。比如世界杯,男性参与的世界杯称为世界杯,而女性参与的世界杯称为女子世界杯;对女性运动员的幼稚化描述,对男性运动员更尊重他们的体育能力,而对女性运动员更在意她们的性别,强调年轻女选手或者年轻女孩的一面;媒体更多关注女性运动员的私生活而不关注其运动;在运动中,把男性作为标准,女性以男性为标准进行对比。(2)持续流行的四条:女性运动员不重要;强调女运动员的异性特质或者女性气质;强调女运动员身体的性吸引力,比如,更关注一个女潜水运动员的身材而不是运动技能;在报道女性运动员时,呈现出矛盾。比如性感的画面配上有关运动技能、运动水平的故事。(3)现在流行的四条:体育摄影研究发现,由于规则(女运动员不重要)的原因,女运动员图像的数量比例较低,但在国际赛事或事件中,男女运动员图像的整体数量是相近的;现在媒体常把女运动员描述为认真严肃的运动员,这在奥运会、世锦赛等国际赛事中尤为明显;现在媒体常把为国争光的女运动员描述为模范公民,消除了性别色彩;对本国和别国女运动员报道的不同。对本国女运动员通常报道其认真、模范等特点,而对别国女运动员则多描述性感、女性特质等。(4)新兴的新媒体上的两条:网络社交媒体上,女运动员运用网络社交媒体,但粉丝数量不及男运动员;新媒体上更强调女运动员的力与美的结合,不单看一副画面,而是尽可能了解各个方面。她们可以通过展示自己的身体获得财富,女性的力与美受到了重视。注重塑造赛场上的巾帼英雄与赛后的邻家女孩形象,但这更多针对年轻的白人女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体育行政行为的秩序功能研究
    闫成栋
    2016 (2):  15-19.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3
    摘要 ( 1585 )   PDF(1941KB) ( 1406 )  
    体育行政行为是体育行政管理的法学表述,深化体育改革进程中应重视其秩序功能的保障作用。维护公平的体育竞争秩序是体育行政行为的首要功能。政府应当对违反竞争秩序且损害公共利益的体育违法行为进行规制,包括但不限于体育暴力行为、滥用兴奋剂行为、裁判贿赂行为以及竞赛合谋行为等。构建平等、自由的体育产业竞争秩序是体育行政行为的核心功能,包括界定体育产业竞争领域、确认和制裁体育产业中的反竞争行为、执行对体育领域特定对象的保护任务等。营造体育事业全面、可持续发展秩序是体育行政行为的基本职能,涵盖制定指导体育事业发展的计划、规划以及协调其他行政行为与体育行政行为的关系等内容。明确体育行政行为的秩序功能,对深化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界定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职能具有实践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使用个案研究的再认识——基于研究方法运用的视角
    郭可雷, 赵艳艳, 张伟
    2016 (2):  20-26.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4
    摘要 ( 1521 )   PDF(1173KB) ( 1396 )  

    从研究方法运用的视角,采用文献法、归纳法,对四种典型个案研究的关键技术、理论诉求与存在的限度进行深入研究,力求对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个案研究再认识。个案研究的逻辑是进行分析性概括,它强调理论在概括中的重要作用。“关系个案法”“深描说”“类型比较法”和“扩展个案法”四种典型的个案研究不仅为个案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根基,也为体育社会科学领域使用个案研究提供了知识积累,结合体育社会科学领域运用个案研究的四个实例,就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如何使用个案研究进行理论探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教育思想的历史流变与当代发展
    赵松, 白春燕, 魏彪
    2016 (2):  27-31.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5
    摘要 ( 1566 )   PDF(1102KB) ( 1400 )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时期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进行归纳与分析。研究表明:奥林匹克运动始终坚持奥林匹克主义的教育价值,在不同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思想特征。顾拜旦提出了现代奥林匹克主义,倡导国际体育运动的教育价值;布伦戴奇坚持“业余性”是奥林匹克教育的基本条件,注重运动员的全面发展;萨马兰奇注重体育与文化的结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罗格推出“更人性”的教育理念,注重全球青年的健康生活方式;巴赫更加关注体育的教育价值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当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教育思想内容更加的多元化,它正朝着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当代人文精神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体视域下近代音乐实践中体育话语的生成逻辑
    戚玉楼, 李城
    2016 (2):  32-36.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6
    摘要 ( 1278 )   PDF(1114KB) ( 1443 )  
    近代音乐中的体育话语清晰呈现了从新身体至新国民进而新国家的逻辑思路,与之揭示音乐中体育话语所蕴含的力度。在现今国家提倡先进文化引领和鼓励文化创新的背景下,论证音乐中身体话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阐释音乐与体育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延续,既有助于增强其国家层面的说服力,更有助于处理音乐在体育和人生层面的现实处境。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辨等研究方法,以近代身体话语为主线,重点考察音乐实践中体育话语的生成逻辑。研究认为:近代音乐实践中,创造新身体是体育话语生成的逻辑起点;塑造新国民则成为体育话语生成的应然逻辑;而构建新国家是体育话语生成的逻辑终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职业体育联赛竞争性平衡理论研究
    严文华, 杨倩
    2016 (2):  37-43.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7
    摘要 ( 1654 )   PDF(2260KB) ( 1824 )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归纳以及逻辑分析等方法,从竞争性平衡的概念、竞争性平衡衡量方法以及维持竞争性平衡的制衡制度等三个方面,探讨分析2000-2015年国内职业体育联赛竞争性平衡理论的相关研究成果,旨在为今后深入研究和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依据。同时从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结果上分析探讨了职业体育联赛竞争性平衡理论的现状与问题。并且在此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今后研究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研究
    人的自由意志状态中的武术生存智慧
    陈青, 张建华, 杜舒书
    2016 (2):  44-50.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8
    摘要 ( 1376 )   PDF(1145KB) ( 1279 )  
    武术的生存问题始终是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根据哲学层面决定论的观点,作为私斗或军事战争的自然之果,武术似乎面临着难以人为左右的生存问题。面对生存危机,由于存在人的自由意志,武术始终沿着从随意的肢体活动向有意识的身体行为方向转化,结出了人化的武术生存智慧之果。在长期与各方危机抗衡的历程中,武术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生存智慧:繁杂、高深的技术体系;习武意识的升华;天人合一主导;技术动作的转化;血缘式传承的融合;武术目的的转化。这种以易变为主体的生存智慧,在面对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汹涌的新生事物冲击,必然能够通过深厚的积淀、不断地易变等人的自由意志努力,有意识地实现文化适应,最终完成武术从生命冲动到生命塑造的文化延伸目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学视野中的地域武术文化研究
    陈振勇
    2016 (2):  51-55.  doi: 10.15942/j.jcsu.2016.02.009
    摘要 ( 2015 )   PDF(1957KB) ( 1339 )  
    文章以人类学为视角,对地域武术文化在研究方法与视角、实践操作与运用、文化建构与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与思考。认为人类学民族志的整体观让我们重新思考何为文化,以及逐步理解“文化”应成为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逻辑起点;“田野中的逻辑”和“逻辑中的田野”告诉我们,学习“地方性知识”以及“他者”文化解读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实践基础;如何突破地域民族的局限,去寻求人类文化的普遍法则与意义系统则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最终目的;在文化研究中探寻发现人类实践活动的意义,彰显文化重构是地域武术文化研究的时代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地域武术的学术研究应更加注重微观的田野调查与个案分析,力图实现武术技术与文化之间学理层面的自由融通以及人类学民族志敏锐的学术洞察力,从而尽可能的为全面深入研究地域武术文化提供学理启示以及实践层面的学术引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武术“非遗”保护问题辨析
    杨建营, 王家宏
    2016 (2):  56-61.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0
    摘要 ( 1886 )   PDF(1130KB) ( 1676 )  
    为使武术的“非遗”保护这项工程更加调理有序地开展,以目前争议较大的三方面问题为切入点,重点就武术“非遗”应该“保护哪些内容、怎么保护、通过什么途径传承”展开讨论,指出:武术“非遗”保护的对象是濒临失传的传统拳种;在“非遗”保护过程中,一方面应该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承,另一方面还可以发展创新,这是两项并行不悖的工作;“非遗”武术既可以在民间通过传承人传承,也可进入学校通过青少年传承,但这里的学校主要是专业院校,在各级普通学校可以通过课外武术社团而非武术课由少数青少年传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对象失范:武术概念争议的困局
    张江华, 宿继光, 刘定一
    2016 (2):  62-68.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1
    摘要 ( 1469 )   PDF(1141KB) ( 1406 )  
    武术概念争议的实质是武术概念如何获得共识的问题,而概念对象的明晰性与一致性是概念公共性的前提条件。文章分析了对象对于概念的重要性,并从概念的外延、内涵、语词与对象的关系、对象的历时性、对象的共时性、对象的集体规范六方面对概念对象的明晰性提出质疑,进一步运用逻辑分析法论证了对象模糊的根源,认为:拳种与拳种运动形式关系的混淆、拳种与拳种运动形式形成的运动关系的混淆、拳种与拳种运动形式形成的运动的价值关系的混淆、拳种之前的武术与拳种及拳种之后的武术的同质性割裂,是武术概念对象失范的逻辑根源。武术概念争议因对象失范而陷入无法解决的困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训练与竞赛
    备战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技战术特征研究
    舒为平, 石翔宇, 任静涛, 赵娟
    2016 (2):  69-75.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2
    摘要 ( 2198 )   PDF(1179KB) ( 1658 )  

    本研究以2015年女排世界杯夺冠为契机,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的方法,通过观察、收集、整理中国女排在技术、战术和非技术、战术因素的相关资料和数据,以备战里约奥运会的视角,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深入了解本次世界杯中国女排的技战术水平,探究女排夺冠的制胜所在。为中国女排在全面备战里约奥运会的关键时期里优化技、战术训练,改善弱势技术环节,实现里约总目标、总指向提供学理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排球运动员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
    孙越颖, 高峰, 杜文娅
    2016 (2):  76-81.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3
    摘要 ( 1554 )   PDF(1175KB) ( 1792 )  
    目的:研究旨在分析不同频率振动训练对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的影响,选择两种较有代表性的频率(45Hz、30Hz)进行实验研究,探究排球力量训练的新思路,为振动训练方法的完善和排球体能训练的发展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无附加振动刺激)、30Hz组、45Hz组,训练时间为9周。实验后采用DAVID核心区力量测试系统对核心区力量进行测试,采用八级腹桥对核心区稳定性进行测试。结果:实验组核心部位后伸、前屈、侧屈、回旋、臀肌力量及核心区稳定性各测试指标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45Hz组在核心部位后伸、前屈、臀肌力量及稳定性测试成绩优于30Hz组,两实验组侧屈、回旋力量无明显差异。结论:振动训练能够改善核心区力量及稳定性,其中45Hz的振动频率对于提高核心区屈伸肌、臀肌力量和核心区稳定性的效果更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优秀棒球投手的等速肌力与投球运动学参数间关联研究
    孙逊, 罗炯, 张庭然, 秦春莉, 宋吉祥
    2016 (2):  82-87.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4
    摘要 ( 1379 )   PDF(1133KB) ( 1554 )  
    目的:探讨棒球投手运动学与等速肌力参数间关联关系,并比较不同类型投手各类参数的差异性。方法:采用德国ISOMED2000等速肌力测试系统及三台高速摄像机获取相关参数。结果:(a)肩关节外、内旋峰力矩及屈、伸峰力矩两个比值高度相关,两者均与挥肘速度、棒球出手及触垒速度高度正相关;(b)与“非衡型”棒球投手相比,“均衡型”投手在许多关键参数上存有显著差异,表现为投球动作总时间、提膝时间、伸踏时间及动作加速时间显著变短;肘关节屈伸幅度、棒球出手等及触垒速度则显著增大;(c)挥肘速度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存有显著正相关,而与投球动作总时间呈负相关;动作加速时间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成负相关,却与躯干扭转角成正相关;(d)棒球出手及触垒速度均与肩关节最大外展角等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目前我国大学生优秀棒球投手与国外同级别投手相比,在众多运动学测试指标上存有显著差距,而投掷臂肌力发展不均衡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人体科学
    低强度循环载荷训练对髌骨髌腱结合部损伤和髌骨微细结构的影响
    王博, 王琳
    2016 (2):  88-92.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5
    摘要 ( 1367 )   PDF(1729KB) ( 1395 )  
    目的:本研究利用循环载荷动物模型,比较休息和低强度运动对髌骨髌腱结合部(patella-patella tendon junction, PPTJ)损伤及对髌骨的影响。实验方法:12只成年雌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筛选分组分为4周循环载荷组(LD-RST,n=6),8周循环载荷组(LD-LI,n=6),左后肢进行实验,右后肢为空白对照。实验过程中,前4周两组实验动物统一接受强度为7.17N/S共24小时的循环载荷。在实验的第4周后,LD-RST组停止实验,LD-LI组将强度改为4.2N/共24小时的循环载荷。8周后所有动物统一进行取材,将取材后组织进行Micro-CT进行并进行H&E染色,使用图像采集系统进行组织学分析。结果:H&E染色测量纤维软骨带厚度LD-LI组和LD-RST组没有显著差异,LD-LI组的胶原排列比LD-RST组更加紧密整齐。骨量和骨小梁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结论:4周休息不能促进髌腱结合部损伤的恢复。4周低强度的循环载荷没有加重损伤和髌骨增生,并且对肌腱的重建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老年人下楼梯行走的生物力学分析
    任占兵, 韩格格, 杜兴兰, 赖勇泉
    2016 (2):  93-97.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6
    摘要 ( 1706 )   PDF(1348KB) ( 1557 )  
    目的:探索老年人下楼梯过程踝关节和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地面反作用力以及肌肉表面肌电表现。方法:选择10名男性老年人,年龄(68.5±3.8)岁,身高(1.71±0.25)米,体重(70.2±13.5)千克,10名青年人,年龄(22.5±2.7)岁,身高(1.75±0.14)米,体重(65.9±11.3)千克。通过运动生物力学专业设备和软件,采集到老年人下楼梯行走过程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信号。结果: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的曲线图变化趋势趋于一致;踝关节最大背屈角度、踝关节最大跖屈角度、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第1峰值、地面反作用力垂直方向第2峰值等指标方面,老年人和青年人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在支撑阶段,老年人股外侧肌、腓肠肌外侧肌肉的激活水平都要略高于青年人。结论:老年人与青年人下楼梯过程的动作差异可能归因于肌肉力量的差异,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发展下肢肌肉力量对下楼梯行走的身体姿势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郑怀贤“武医结合”伤科学术思想的整理与思考
    张耀红, 侯乐荣
    2016 (2):  98-102.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7
    摘要 ( 1706 )   PDF(1109KB) ( 1509 )  
    郑怀贤教授的武医一生促发了关于武医结合的思考。武医同根同理,有着共同的哲学方法论基础。阴阳调和、刚柔相济是练武行医的共同行为准则。功与力的共性和共识使武术练习对中医骨伤科医生的手法技术等的发挥具有训练学意义。一些法于自然的武术功法套路或节选可应用于健身和康复锻炼。伤科疾病的辨证论治,应更多地从肢体运动规律分析伤病的产生、发展和变化机制。武医结合的历史实际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调查
    王定宣, 陈巧玉, 彭博
    2016 (2):  103-109.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8
    摘要 ( 1921 )   PDF(1240KB) ( 1589 )  
    以现阶段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为研究主体,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卫生事业整体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人类疾病谱变化等方面对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通过访问全国开设运动康复专业本科院校主页的招生信息相关栏目及专家访谈,调查统计了各院校2014年运动康复专业招生情况,分析我国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为政府和高校开设运动康复专业培养运动康复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校体育学
    学校体育政策态度对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影响
    陈善平, 张中江, 潘秀刚, 刘丽萍
    2016 (2):  110-115.  doi: 10.15942/j.jcsu.2016.02.019
    摘要 ( 1548 )   PDF(1154KB) ( 1475 )  
    为了了解大学生的体育政策态度及对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的影响,对3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合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 学生的政策态度对体质测试数据有显著影响,不仅影响到学生日常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水平,而且影响体质测试数据的准确性。(2) 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态度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学校体育政策的内容、执行和效果不认同,对学校体育政策的满意度不高,并存在不严格遵守的情况。(3)高校需要加强学校体育政策宣传,针对学生的政策态度展开政策教育,使学生能够自觉锻炼和认真测验,促进学生体质健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学龄儿童饮食习惯、营养摄入及与BMI相关研究
    叶心明, 肖巧俐, 易红赤
    2016 (2):  116-121.  doi: 10.15942/j.jcsu.2016.02.020
    摘要 ( 1477 )   PDF(1562KB) ( 1705 )  
    研究通过比较我国学龄儿童(城市儿童、城市流动儿童以及留守儿童)不同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情况,以及在这些不同习惯与身体形态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导致我国不同学龄儿童肥胖、营养不良等健康问题的饮食习惯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为:当前我国城市学龄儿童无论在饮食习惯上,还是在膳食营养摄入方面,均比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好;城市儿童在身体形态关系密切的肉类与蛋类方面的过量摄入,则是导致城市儿童BMI高于流动儿童与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农民工子弟特别是流动儿童群体日益趋同于城市儿童的膳食结构,有可能会引起这类儿童新的肥胖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身体自我效能、锻炼态度对大学生体育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
    吴本连, 李向朝
    2016 (2):  122-126.  doi: 10.15942/j.jcsu.2016.02.021
    摘要 ( 1706 )   PDF(1137KB) ( 1550 )  
    基于自主学习的理论框架,采用身体自我效能感量表、体育锻炼态度量表、体育自主学习能力量表和体育创新能力量表对1 45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大学生身体自我效能感、体育锻炼态度、体育自主学习能力和体育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发现:(1) 体育自主学习能力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创新能力。(2) 身体自我效能感能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3) 体育锻炼态度在身体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支持了大学生体育自主学习的有关理论预期,作者对此从体育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角度进行了讨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