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办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ISSN 1001-9154 CN 51-1097/G8

当期目录

    2014年, 第4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4-02-15 上一期    下一期
    体育人文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转型对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
    韩磊磊,李艳翎
    2014 (2):  1-6. 
    摘要 ( 1045 )   PDF(716KB) ( 1932 )  
    中国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表现。中国社会转型由政府主导向社会放权;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由集权文化向公民文化转变等对中国体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中国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建构主义视角探索体育对国家形象的塑造
    王建,陈俊钦
    2014 (2):  7-13. 
    摘要 ( 689 )   PDF(757KB) ( 1823 )  
    当今,体育已成为反映国家综合国力的一个橱窗,成为塑造国家形象的一个重要途径和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建构主义认为,国家形象是一种社会关系,其形成过程需要由对象客体、信息传播途径和认识主体三个部分组成。要以体育塑造国家形象,良好的体育实体是形象塑造的前提;而良好的体育事实则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传递给公众,才可能被公众所感知;公众接收到相关信息后,其认知与情感系统就会对信息进行选择,并将选择过的信息编码嵌入大脑,从而形成一个国家的形象。因此,通过体育塑造国家形象,不仅需要构建符合大众价值观的体育实体,还需要通过各种媒体塑造一个能被大众认知和认可的媒介形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三维结构要素及其关系
    姚绩伟,何潮,许文鑫,袁毅,丁秀诗
    2014 (2):  14-20. 
    摘要 ( 643 )   PDF(968KB) ( 1758 )  
    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发展已成为我国政府深切关怀和社会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的结构要素及其关系,是建设和完善其服务体系的重要前提。研究认为,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包括服务提供者、服务享有者和服务本身的三维结构要素,其各结构要素间的关系表现为提供者和享有者以服务本身为纽带而进行的一场社会博弈式的动态调节过程,提供者、享有者与服务本身借以体育产品实际供给状况、公众体育需求满足程度和反馈调节途径等做出相应调整,最终向社区公众提供优质和惠及全民的城市社区体育公共服务。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外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比较研究
    王晓芳,,张瑞林,王先亮
    2014 (2):  21-25. 
    摘要 ( 663 )   PDF(714KB) ( 1772 )  
    税收优惠制度能够有效促进体育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比较研究等方法,探讨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制度与发达国家的之间差距。研究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管理制度杂乱、操作性不强,税收优惠力度和范围不足,应尽快完善体育非营利组织税收优惠法律制度,区分组织性质、允许商业行为,加大优惠力度,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各省区竞技体育效率评估的模式研究
    李淞淋,李联堂
    2014 (2):  26-32. 
    摘要 ( 638 )   PDF(1187KB) ( 1893 )  
    竞技体育效率研究可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向体育运动的投资效率,寻找竞技体育效率发展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当地的体育水平提供思路。采用包络分析方法和基于面板数据的K-中心函数聚类方法分析中国31个省、市、区在1994-2013年期间的经济、人口和全运会奖牌情况,发现区域竞技体育效率发展趋势明显存在较大差异;结合各省区的实际情况,具体地将31个省(市)具体分为经济主导型高效率组、人口主导型高效率组、经济优势型低效率组、人口优势型低效率组、双优势型低效率组五种竞技体育效率发展模式;研究讨论了每种模式下竞技体育效率上升或下降的原因,为将来提升各省、市、区的竞技体育效率提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农村体育场地的供需认知与矛盾剖析
    孔庆波,崔瑞华
    2014 (2):  33-36. 
    摘要 ( 773 )   PDF(708KB) ( 1739 )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农村体育场地规划布局与使用现状进行了“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绝对场地面积与相对场地面积”“场地无效占有率与场地有效占有率”等概念的理论界定,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市金州区12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理清其体育场地在供求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农村体育场地公共产品属性、农村体育文化和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政策法规演变研究——基于有效供给理论视角
    杨风华,刘洁,肖楠楠
    2014 (2):  37-42. 
    摘要 ( 701 )   PDF(771KB) ( 1911 )  
    从有效供给的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及归纳演绎法,以满足体育公共场馆政策需求为目的,总结了公共体育场馆政策演变过程的三个阶段,并分析了政策法规的供给效果,为我国公共体育场馆政策的制度供给的有效性提供一定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近三届全国运动会越轨行为分析与控制对策研究
    韩新君,张杰,李欣
    2014 (2):  43-49. 
    摘要 ( 662 )   PDF(728KB) ( 1832 )  
    以越轨社会学视野,全运会中的消极比赛、服用兴奋剂、裁判员收受贿赂等违反全运会重要规范的行为是越轨行为。研究认为,近三届全运会中的越轨行为有后果极具危害性、主体极具广泛性和目的极具明确性的特征;社会转型期的影响、竞赛主体社会化程度不高、利益差别巨大和重要规范存在缺陷是导致全运会越轨行为屡屡发生的原因。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控制越轨的发生,最后,提出了完善全运会控制越轨行为发生的对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早期《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的史料学价值
    邱凌云
    2014 (2):  50-53. 
    摘要 ( 713 )   PDF(715KB) ( 1982 )  
    《体育理论与实践》杂志是苏联体育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刊八十余年的历史性存在及其对各种体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讨论,反映了苏联体育历史及体育运动学的历史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国内出现大动荡,该杂志因此一度停刊,但其正好反映了苏联体育发展历程的波折,亦折射出苏联政治、社会和思想领域的主题及其变化。该刊最初十年的际遇与那时苏联体育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紧密联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项目训练教学理论与实践
    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运动心理技能和应对方式相关性研究——以四川队为例
    何颖,王祥权,陆秋云
    2014 (2):  54-59. 
    摘要 ( 723 )   PDF(718KB) ( 1776 )  
    运用运动员心理技能和运动员应对方式量表对备战十二届全运会的四川省高水平散打队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探索运动心理技能和应对方式的相互关系,为四川省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心理训练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显示:(1)针对高水平散打运动员而言,运动心理技能六个维度部分上存在性别、年龄、运动年限和训练年限差异;(2)高水平散打运动员应对方式四个维度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应对方式回避应对和集中处理在训练年限上有显著性差异,应对方式4个维度在运动等级上无显著性差异;(3)高水平散打运动员的运动心理技能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相关性,积极的运动心理技能有利于提高状态自信心,从而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韩国射箭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研究
    房晓伟,逄涛,
    2014 (2):  60-64. 
    摘要 ( 783 )   PDF(834KB) ( 1574 )  
    通过文献资料以及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韩国射箭运动后备人才培养进行深入研究,认为:韩国射箭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理念是“完全人格” 即将射箭等体育项目视作为教育青少年的手段;培养经费正朝着行政管理经费支出由政府、社会以及企业共同负担合,管理依托射箭协会运营的方向发展;培养模式以教育系统为主体,以各地方射箭协会为主导,以各级学校为培养途径,依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发展;竞赛安排布局合理,比赛距离比较适合青少年身体发展规律;专项成绩揭示高中是韩国射箭后备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运动人体科学
    风险还是保险?——运动员身体自我研究述评
    陈荔,,张力为
    2014 (2):  65-69. 
    摘要 ( 708 )   PDF(725KB) ( 1818 )  
    从身体自我的结构、测量、发展、差异和关系问题的分类角度对运动员身体自我相关的元分析和研究报告进行归纳和评述,旨在为促进健康行为干预提供参考。主要结论:运动员身体自我结构与非运动员人群类似,PSDQ、PSPP等身体自我量表同样适用于运动员人群;运动员在运动能力维度上积极程度高于非运动员;元分析研究显示运动员的进食障碍风险稍高于非运动员,但体像障碍风险比非运动员稍低,效果量虽低但都可靠;性别、年龄、运动类型、竞技水平是探讨运动参与与运动员身体自我关系的重要第三变量。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与运动性减肥
    许之屏,柳维林,陈嘉勤,李国林,李贵,金育强
    2014 (2):  70-74. 
    摘要 ( 777 )   PDF(729KB) ( 1790 )  
    采用文献资料法重点阐述棕色脂肪的分类、存在部位、来源以及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分析与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有关的作用靶点PGC-1α、Irisin、PRDM16的生理功能及相互作用机制,探讨运动诱导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的信号通路,并对今后研究和应用作了展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补充天然虾青素对递增负荷训练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的影响
    沈宁
    2014 (2):  75-79. 
    摘要 ( 675 )   PDF(758KB) ( 1893 )  
    目的:探讨补充天然虾青素和游泳训练对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32只7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3天后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运动组(T)、服药组(M)和运动服药组(TM)。T组和TM组进行6周的递增负荷游泳运动,M组和TM组每天灌服天然虾青素,剂量为400mg/Kg BW。6周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液中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含量,测定骨骼肌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含量。结果:长期递增负荷训练使大鼠血清LDH(P<0.01)和CK(P<0.01)水平显著上升,骨骼肌SOD活性、SOD/MDA比值、GSH-PX、T-AOC和CAT显著降低。补充天然虾青素显著降低了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大鼠血清的LDH、CK浓度和骨骼肌MDA的含量,同时显著提高骨骼肌SOD活性、SOD/MDA比值,GSH-PX、T-AOC和CAT活性。结论:①长期递增负荷训练使骨骼肌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遭到了破坏,主要表现为血清LDH和CK浓度的增加。②补充天然虾青素显著降低了长期递增负荷训练大鼠血清的LDH、CK浓度和骨骼肌MDA的含量。骨骼肌SOD活性、SOD/MDA比值,GSH-PX、T-AOC和CAT显著增高,这可能是天然虾青素保护运动机体骨骼肌的细胞膜功能和结构完整性的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校体育学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体育工作开展情况与趋势分析
    许弘,仇军
    2014 (2):  80-83. 
    摘要 ( 735 )   PDF(934KB) ( 1779 )  
    为全面、准确了解中央7号文件实施以来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探究学校体育发展的应然走向,通过调研、座谈、问卷等多种方式,对全国19个省级单位的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调研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学校体育工作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制度的完善、评价体系的健全、基础条件的建设等方面仍需继续加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师范类体育生职前心理素质认知结构研究
    杨靖,龙家勇
    2014 (2):  84-87. 
    摘要 ( 656 )   PDF(829KB) ( 1807 )  
    师范类体育生的职前心理素质是体育学科领域较新的研究问题,在借鉴已有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尝试性地对该群体的职前心理素质的认知结构进行了界定分析。通过实证研究得出,师范类体育生职前心理素质认结构的构成主要由自信心、情绪控制力、职业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同时对师范类体育生职前心理认知水平以及整个结构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得出该群体的职前心理素质认知整体水平一般,各维度对整个结构的内在影响路径系数依次为自信心(0.42)、情绪控制力(0.67)、职业价值观 (0.39),建议根据实证研究结果,积极有侧重点地提高师范类体育生职业心理素质结构的认知水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专业学生考试焦虑与时间管理倾向相关研究——以大理学院为例
    彭春江
    2014 (2):  88-90. 
    摘要 ( 694 )   PDF(1065KB) ( 1815 )  
    目的:了解大理学院体育专业大学生考试焦虑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中文版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及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50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性别在时间监控维度、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有差异;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在家庭经济状况上有差异;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考试焦虑总分间呈负相关。结论:可通过开展时间管理教育、培训,降低体育专业学生考试焦虑,提升学业成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课外途径研究
    张萍
    2014 (2):  91-94. 
    摘要 ( 774 )   PDF(707KB) ( 1834 )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在分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与现实依据,阐明利用课外途径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并寻求课外培养的具体途径,以期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满足社会对体育教育人才的需求,实现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的良性循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版权所有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编辑部
地址:中国 · 四川省成都市体院路2号 邮编:610041  电话:028-85095371 E-mail:cdtyxb1960@163.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