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 2018, Vol. 44 ›› Issue (1): 1-6.
• 探索与争鸣 • 下一篇
李捷1, 王晓军2, 裘晟3, 李端英3, 李雅3
LI Jie1, WANG Xiaojun2, QIU Sheng3, LI Ruiying3, LI Ya3
摘要: 在我国,传统训练分期思维是指导竞技训练计划设计的主要理论依据,而训练分期思维造成的训练安排问题,仍然在实际上阻碍着诸多大项训练成绩的发展与训练效率的提高。以奥运国家队运动员为对象,采用理论与实验的方法,对大周期理论及其生物学基础进行了逻辑与实证分析,研究认为:传统大周期训练分期的时间与内容划分,不仅在哲学上具有机械决定论的浓厚烙印,而且从生物本质上,完全忽略了专项生物适应的结构化特征与生物极限能力发展进化所需的连续性生物环境条件。多元结构分期,不仅裂解了专项目标结构系统形成与优化的时间结构,而且主次不清的生物结构效应竞争,直接导致竞赛状态的不稳定甚至主次结构的反转;在训练管理上,则造成训练设计与安排“前松后紧”的普遍现象。一般适应综合征(GAS)与超量补偿理论,从原则上误导了高水平竞技训练目标成绩生成的生物规划逻辑,相对于GAS理论,时序判别的内环境稳态指标,可以更好地反映负荷对机体稳态的影响。训练的生物学意义是驱动从意识到 DNA转录变化的经验生物信息网络构建,竞技表现能力实际上依据于机体系统内能否形成符合竞赛目标要求的系统生物细胞网络结构,竞技训练的生物逻辑就是竞赛目标生物细胞网络系统的构建。
中图分类号: